新修訂的《勞動合同法》最大的亮點就是明確規定了“臨時工”享有與用工單位“正式工”同工同酬的權利,并賦予人社部門依法開展經營勞務派遣業務行政許可的權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相關解讀信息。
新政亮點: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
勞動合同用工是我國企業的基本用工形式,勞務派遣作為補充用工形式,在滿足用人單位靈活用工需求和解決摩擦失業、促進勞動者就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與此同時,自2008年《勞動合同法》實施以來,勞務派遣所帶來的問題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現為同工不同酬和勞務派遣濫用,修改決定的實施將杜絕這一現象。”人社部勞動關系司副司長趙*君表示,調查發現派遣機構存在經營資質低、皮包公司多、異地派遣難以管理等問題,而派遣人員涉及了國民經濟的大多數行業,勞務派遣人員總規模可能達到4200萬人,十分龐大,為此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的決定》,出“重拳”整頓勞務派遣亂象。
據介紹,目前勞務派遣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部分用工單位超范圍使用“臨時工”、部分勞務派遣單位不與“臨時工”簽訂勞動合同、不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臨時工”與“正式工”同工不同酬等。
新《勞動合同法》規定,“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向勞動行政部門依法申請行政許可;經許可的,依法辦理相應的公司登記。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勞務派遣業務。”同時,經營勞務派遣公司的門檻也相應提高,其注冊資本從現行的50萬元提高到了200萬元。
新政同時規定,用人單位不得設立勞務派遣單位向本單位或者所屬單位派遣勞動者;并應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一定比例;并且不得將連續用工期限分割訂立數個短期勞務派遣協議。
作為補充用工方式,勞務派遣用工主要從事臨時性、輔助性和替代性工作崗位。新《勞動合同法》對“三性”工作崗位作了具體界定:臨時性工作崗位工作時間不超過六個月,輔助性工作崗位是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替代性工作崗位是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其他勞動者替代工作的崗位。
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新政明確了“臨時工”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新的《勞動合同法》規定,“用工單位應當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對被派遣勞動者與本單位同類崗位的勞動者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用工單位無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轉讓
2021-03-15知識產權類似產品如何界定
2021-03-03減刑、假釋司法解釋
2021-03-13監護人死亡如何再確定監護人
2020-11-10居間人的法律責任
2021-03-03傷殘等級鑒定需要什么材料,如何鑒定傷殘等級
2021-03-22購房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六大陷阱是什么
2021-02-21入職要提供無犯罪記錄證明嗎
2020-12-27員工收到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2021-02-20財產保險賠償有哪些方法,人壽保險賠償方法有哪些
2020-12-09保險繳費能暫停嗎
2021-03-09保險合同變更條款及事項的變更是如何的
2021-02-28人身保險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30各種事故保險理賠詳細程序
2020-11-30撞死人車有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1-02-03三七責任事故如何理賠
2020-12-05化名的保單有效嗎
2020-11-09保險對方車主不理賠怎么處理
2021-03-11安全責任事故保險拒賠的理由
2020-11-11交通事故保險拒賠范圍有哪些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