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有精神疾病的一方能否離婚
如果一方患有精神疾病,可以離婚,另一方患有精神疾病。為了穩定婚姻,實現婚姻的成立,他對婚姻的另一方隱瞞自己的病情。婚后,一方生病,導致另一方知道自己的病情。根據《婚姻登記條例》第十二條的規定,患者病情未得到控制,病情可能更嚴重,“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登記機關不予辦理離婚登記:(一)未達成離婚協議的;(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三)未在中國內地辦理婚姻登記的。”中國。“
因此,夫妻一方作為精神病人,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到婚姻登記部門辦理離婚協議登記。因此,根據夫妻申請離婚的現狀,只有通過民事訴訟才能解除雙方的婚姻關系,民事訴訟涉及兩個方面:一是程序性問題,二是實體性問題,在實體審判之前,法院必須解決程序問題,程序是否合法將決定判決的有效性。一方面,離婚訴訟屬于身份訴訟的性質,離婚與否必須由當事人自己決定;另一方面,精神病人屬于限制行為能力人。在對他提起的離婚訴訟中,他的意思表示和民事行為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與一般離婚案件相比,針對精神病人的離婚訴訟不僅在實質上復雜,而且在程序上更為重要,法院應為配偶指定訴訟代理人(3)安排配偶的生活、醫療和監護(4)夫妻作為弱勢群體,精神病人缺乏工作能力和自理能力,根據相關法律是否允許實質性判決離婚。他們離婚后的生活保障需要認真考慮。那么,精神病人離婚時享有哪些權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要求損害賠償:一、重婚;二、配偶與他人同居;三、實施家庭暴力;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四、精神病人配偶在婚姻存續期間有上述四種行為之一的婚姻關系,則精神病人作為無過錯方,在起訴離婚時可以向對方要求損害賠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一方生活有困難的,另一方應當從其住房和其他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措施由雙方商定;如果協議失敗,人民法院應當作出判決(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七條進一步明確了婚姻法第四十二條所說的“一方生活困難”,是指不能維持婚姻關系依靠個人財產和離婚時取得的財產維持當地基本生活水平。如果離婚后一方沒有住所,生活就很困難。離婚時,一方可以幫助窮人解決個人財產中的住房問題,可以是居住權,也可以是房屋所有權,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一些人發現對方在結婚后隱瞞自己的病史甚至精神病史,這會給他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一些困難。因此,如果他們此時申請離婚,法院將予以支持,但財產判決和子女監護也需要考慮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工傷鑒定十級法律時效是多久
2020-12-13隱名股東的權利
2021-02-02長期租房戶可否申請廉租房
2020-12-21勞動安全衛生專項集體合同
2020-11-08闡述涉外離婚程序審理的法律流程
2020-12-24公司法司法解釋二基金公司破產
2020-12-23交通事故上訴時間限制嗎
2020-11-18中止探望權申請書怎么寫
2021-01-06家庭暴力離婚賠償多少
2021-03-12解除婚姻關系有什么條件
2020-11-15交通事故中車主的責任
2020-12-29保姆虐待老人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1-01-06農村宅基地糾紛案件如何處理
2020-12-14開發商一房二賣怎么處理
2020-11-20續簽的勞動合同期限必須原來的一致嗎
2020-11-27公司倒閉員工賠償款怎么做分錄
2021-01-20意外險報銷的概念是如何的
2021-03-22關于規范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單證和標志管理的通知
2021-01-05以房養老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1-01-06失火引起的財產損失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