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勞動爭議仲裁時效制度主要由《勞動法》和《企業(yè)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規(guī)定。根據(jù)《企業(yè)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當事人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六個月內,以書面形式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申請仲裁超過前款規(guī)定期限的,仲裁委員會應當受理。但我國《勞動法》規(guī)定,請求仲裁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fā)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因此,我國勞動法將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期限由6個月縮短為60天。60天的期限是否足以保護工人的利益?筆者認為,勞動爭議不同于一般民事糾紛,它有自己的特點:一方當事人是用人單位,另一方當事人是勞動者。雖然雙方在處理勞動爭議時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但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的關系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在我國,由于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制約,就業(yè)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許多工人害怕失業(yè),即使他們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犯,也不敢輕易尋求法律保護。另外,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勞動者文化程度低,對法律知之甚少,權利受到侵害、不知情的情況也屢見不鮮。特別是在城市里,有許多來自農村的農民工。他們流動性大,對有工作、有食物、有金錢普遍滿意,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因此,當他們想到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權益時,60天的保護期已經(jīng)過去了,我國解決勞動爭議的機制是先審后決。勞動爭議發(fā)生后,由仲裁機構仲裁。當事人對仲裁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法院提起訴訟,并通過訴訟予以救濟。根據(jù)現(xiàn)行法律,勞動爭議的仲裁期為兩個月。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法院提起訴訟。一審法院適用民事訴訟審理勞動爭議案件,一般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結案。當事人對第一審判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判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上訴。上訴法院的期限一般為三個月,特殊情況可以延長。因此,勞動爭議案件可能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得到最終有效判決。但是,法律規(guī)定的當事人保護期只有60天,這顯然不合理,明顯不利于對債權人的保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yī)療事故訴訟流程詳解
2021-02-15租客擅自裝修導致店鋪倒塌,房東可以追究賠償嗎
2021-01-29民航行政機關行政賠償方式
2021-02-14在押人員能成立公司嗎
2020-12-17超前點播是否違規(guī)呢
2020-12-31離婚案二審是終審嗎
2021-03-26交通事故屬于工傷死亡如何索賠
2021-01-22房產抵押有相關的合同嗎
2020-12-03合同糾紛公司沒有錢怎么辦
2021-03-19越權代理與無權代理的區(qū)別
2020-11-15用電人不注意安全用電,在合同法上可能面臨什么后果怎么規(guī)定
2020-12-10“互碰自賠”處理機制的實行
2020-11-19保險標的是什么意思
2021-01-03人身保險合同的性質是怎么樣的
2021-01-25保險產品誰打造
2021-01-27責任無法認定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3-12肇事逃逸商業(yè)保險賠嗎
2020-12-25交通保險理賠誤區(qū)有哪些
2020-11-22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的相關問題有哪些
2020-12-29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報告編報規(guī)則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