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分析超過法律申訴時效大致有這樣幾種類型:一是由于勞動者不知道發生勞動爭議申請仲裁應在60天內提起,當被告知勞動法規定的申訴時效為60天時,才恍然大悟;二是離開原單位到新單位工作后在計算繳費金額時發現原單位未為自己足額繳納或未按時繳納社保費,再來提起仲裁已為時已晚。因此要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切勿忽視一個基本的法律規定—申訴的有效期。勞動法第八十二條規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這里的“應當”是指勞動者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之日起算。例如:單位未支付勞動者工資(包括加班工資)、未繳納工作期間的社會保險費等,當勞動者知道或應當知道之日起就應在法定期限內提起仲裁,由于種種原因員工只能在離開單位后想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那也必須在離開單位之日起的60天內提起申請,否則將喪失一次維權的機會。因為時效是進入勞動仲裁審理的前提條件。
當然,在本市的勞動仲裁實踐中,為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其特殊的情況進行了放寬調整,在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超過申訴時效的則例外,諸如:當事人因重大疾病致使無法在申訴時效內申訴且委托代理人有困難的;當事人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的人且無法定代理人致使無法在申訴時效內申訴的;當事人因其他非本人主觀過錯導致的障礙致使無法在申訴時效內申訴的;再有的就是當事人在曾向勞動監察部門或勞動爭議調解組織企業調解委員會申請過調解,有關部門調解不成后再來申訴的,在計算時效時則根據有關部門出具的證明材料將該部門的處理時間予以扣除。
仲裁委員會根據法律規定對時效作了相關的特殊調整,除此外超過60天法律規定的申訴時效,仲裁委不予受理。或許勞動者還存在僥幸心理,仲裁以超過時效不予受理,再去法院提起訴訟。因目前的司法程序是一裁二審制。殊不知,當仲裁委員會發給你一紙不予受理的法律文書后,你再去法院提起訴訟,有的只是訴權而不是勝訴權。法院同樣會以勞動法規定的申訴時效駁回勞動者的訴訟請求。在這種情況下就意味著即使你的權益受到侵害,理應受到保護,但也無法通過法律渠道獲得支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性質指的是什么意思
2021-01-21撤銷無效婚姻要多久執行
2021-02-02交通事故神經性損傷能鑒定嗎
2020-12-25人被車撞后怎么處理原則
2020-12-12拆遷公司強拆是否構成犯罪
2021-01-21家庭暴力離婚賠償多少
2021-03-12什么是婚姻自由,婚姻自由的保護措施是什么
2021-02-06開車全責自己受傷怎么賠償
2020-12-21刑事被告人沒有戶籍怎么辦
2021-02-08購房之后應怎樣避免吃虧
2021-03-04集資房和公租房有什么區別
2021-02-27勞動合同到期,單位不續簽勞動合同要如何補償
2020-11-15離職補償金標準按照應發嗎
2021-02-15發生哪些事故時保險公司可以不賠償
2021-01-05購買兒童意外傷害賠償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1-16產品責任中警示的內容是什么
2020-12-08關于拖拉機保險合同條款
2021-02-07學生自殺保險理賠嗎
2021-01-19保險公司把被保人寫錯了怎么理賠
2021-03-06繳費期對保單利益有影響嗎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