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層空間法上損害賠償的相關主體有哪些
一、發射國
發射國,依照《關于各國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在內外層空間活動的原則條約》(以下簡稱《外空條約》)第七條和《外空物體所造成損害之國際責任公約》(以下簡稱《責任公約》)第一條的規定,界定“發射國”有四個標準:
1、進行發射;
2、促成把實體射入外層空間(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的締約國;
3、為發射實體提供領土的締約國;
4、為發射實體提供設備的締約國。“對該實體及其組成部分在地球、天空、或外層空間(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使另一締約國或其自然人或法人受到損害,應負國際上的責任。”
和傳統國際法上確定責任主體的連接點不同,外層空間法上的責任主體首先確定了“發射國”,其特殊性的原因在于,首先,發射國作為責任的承擔者,其熟悉空間物體發射乃至空間物體在外層空間的整個活動它有能力對該空間物體的發射活動進行有效的控制,而發射的失誤是造成空間損害的主要原因,因為發射國的標準有四個,由所有發射國承擔連帶和共同的責任,也增加了求償者進行索賠的幾率。其次,規定由發射國承擔責任,可以促使發射國對發射活動進行謹慎、規范和安全的操作,以確保發射活動的安全和順利。使發射國能夠盡到足夠的注意義務和進行失誤防范,以避免和預防損失的發生。
而發射國對空間物體在發射活動中的責任是不同的,《責任公約》第二條規定“發射國對其外空物體在地球表面及對飛行中之航空機所造成之損害,應負給付賠償之絕對責任。”以及“第三條遇一發射國外空物體在地球表面以外之其他地方對另一發射國之外空物體或此種外空物體所載之人或財產造成損害時,唯有損害系由于前一國家之過失或其所負責之人之過失,該國始有責任”。可見,為了保證在地面上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公約確定了嚴格責任,加重了發射國的安全責任。對于在外層空間的活動所造成的損害,則由發射國承擔過錯責任,以促使人們進行大膽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的活動。對于不同的空間的損失,規定了不同的歸責原則,使得各項利益得到了平衡,使地球上的人身、財產安全和外層空間活動的鼓勵之間的沖突得到很好的協調,應當說空間法上的這一獨有的責任制度安排是非常合理的。
二、登記國
登記國,依照《關于登記射入外層空間物體的公約》(以下簡稱《登記公約》)第一條規定,“登記國”一詞是指一個依照第二條將外空物體登入其登記冊的發射國。第二條規定,“發射國在發射一個外空物體進入或越出地球軌道時,應以登入其所須保持的適當登記冊的方式登記該外空物體。每一發射國應將其設置此種登記冊情事通知聯合國秘書長;任何此種外空物體有兩個以上的發射國時,各該國應共同決定由其中的那一國依照本條第1款登記該外空物體”。而《登記公約》中第一條的發射國也同于前述的發射國的四個標準。每一次發射活動,確定登記國是為了使非當事方的受害國、潛在的受害者可以知悉其中的至少一個發射國,以便于在發生損害時依照《外空公約》和《責任公約》向其進行求償。這也是登記國必須為發射國中的一個國家,非發射國則不能成為登記國的原因。此外,對于每個外空物體應當有其登記國,以便于辨認其所屬國。而如果同時有多個發射國,則由其協商確定由哪個國家進行登記。也可能存在發射國和外空物體分屬于不同的國家進行合作發射的情形,很常見的如甲國的火箭發射乙國的衛星,甚至丙國、丁國等多國的幾個不同的衛星。在此情形,則甲國和乙、丙、丁國等分別為同一發射活動的多個登記國。按照《登記公約》,由登記國進行協商確定其所承擔的損害賠償則。
關于登記國,必須注意的是,第一登記是強制的。依照《登記公約》,“在強制的基礎上設置一個由聯合國秘書長保持的射入外層空間物體總登記冊,……”“每一登記國應在切實可行的范圍內盡速向聯合國秘書長供給有關登入其登記冊的每一個外空物體的下列情報”。公約多次使用的詞是“應當”,可見對每一次發射活動進行登記是發射國的強制義務。第二,登記是事先的。發射國在每次發射活動之始而不是在活動中或發射之后進行登記。發射之始進行登記,有助于聯合國事先了解該國的發射活動,對于發射失敗所造成的損失也便于求償國進行索賠。責任公約規定,“發射”包含了發射未遂的情形。對于目前有的國家拖延、甚至不進行登記的情況,以逃避自己的賠償責任,公約對此尚沒有相應的責任追究制度和措施,這也導致了相當的空間碎片無法辨認的原因之一。
三、所有者
這是在外層空間法中沒有明確規定的概念,但是卻出現在一些關于外層空間法的不規范論述中,造成了發射國、登記國、所有者、主權國等等混亂的使用,造成了理解中的不明所指。甚至最近還出現了比如拍賣月球土地這樣的荒唐實踐。
對外空物體擁有所有權的主體可以是國家、國際組織等國際法主體,也可以是商業公司甚至個人等非國家機構。在國際法上私人不能成為國際法的主體,外層空間法作為國際公法的分支,私人同樣不能作為外層空間法的主體,其所擁有、使用、經營甚至控制的空間物體所造成的損害,是不直接承擔賠償責任的,而是由其所在國來承擔的。用所有者的概念作為論述外層空間法問題顯然是不嚴謹的。
外層空間法上的私人外層空間活動所造成的損害,由國家承擔責任,進行賠償,對此也有的國家提出了異議,認為在外層空間活動日益商業化的情形下已經不合時宜了。但我們仍確認其合理性在于,外層空間活動的巨額投資、高風險性,使得私人承擔外空活動的負擔過重,甚至很容易破產。而國家承擔這樣的責任也保證了外層空間所造成的巨額損害能夠充足的得以補償。其次,國家和私人機構可以簽訂相關的協議和強制的保險合同,以化解外空活動的風險,這樣國家最終也沒有承受過重的賠償負擔。
外層空間法上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外層空間屬于人類的共同財產,外層空間的活動應為了全人類的利益。任何國家不得主張主權。《外空條約》第二條規定,“各國不得通過主權要求,使用或占領等方法,以及其他任何措施,把外層空間(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據為己有。”這意味著,對于外層空間以及天體、空間資源等任何國家不得以任何方法,包括符合其國內法的規定和法律原則取得主權和管轄權。國家可以對其已經登記的空間物體擁有控制和管轄權,但對外層空間、天體、空間資源則不得為任何國家和私人所主張主權和權利要求。
四、關于個人和商業組織在外層空間活動中的責任追究與求償
個人和商業組織,對其進行的外層空間活動,所造成的損害是不直接進行賠償的,其不能作為國際法主體直接承擔外空法上的責任,所造成的損害應由所在國承擔。對于其所在國的連接點卻沒有明確,是指該個人和商業組織的所屬國籍還是進行發射活動的所在地國?比如一個甲國的商業組織,到乙國取得了發射的許可證,再從丙國的場地和設備上進行發射活動,到底由哪國承擔賠償責任?依照《外空條約》和《責任公約》的規定,發射國是從實質發射的角度來定義的,即無論發射者的私人機構是屬于哪國國籍,只要是符合該公約中構成“發射國”的條件的締約國,都應承擔賠償責任。
而私人機構作為求償者,其也不能作為國際法主體直接提出賠償要求,而應由所在國向責任國提出。依照《責任公約》第八條規定,“一國遭受損害或其自然人或法人遭受損害時得向發射國提出賠償此等損害之要求;倘原籍國未提出賠償要求,另一國得就任何自然人或法人在其領域內所受之損害,向發射國提出賠償要求;倘原籍國或在其領域內遭受損害之國家均未提出賠償要求或通知有提出賠償要求之意思,另一國得就其永久居民所受之損害,向發射國提出賠償要求。根據這一規定,受害人可以通過其本國、損害發生地所屬國家和永久居住地國三個渠道提出其賠償要求。根據國際法的一般原則,一國可以就該國或其國民所遭受的損害,但不能就其他國家國民或無國籍者向另一國提出賠償要求。該公約的這一規定突破了國際法的這一原則,是國際法求償規則的一個重要創新。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外層空間法上損害賠償的相關主體有哪些的回答,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歡迎前來律霸網咨詢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法典婚姻編草案二審新變化
2020-11-17簽銷售代理合同有什么注意事項
2020-11-21律師考證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23監事會主席能連任嗎
2021-02-03留置合同能否單獨訂立保證合同
2021-03-10離婚糾紛債務是否收取受理費
2021-02-02國企改制重組員工補償金怎么算
2020-12-10父母可以贈與房產給還沒大學畢業的兒女嗎
2021-03-05崗前培訓可以約定競業限制嗎
2021-02-02什么是免責條款,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免責條款主要包括什么
2020-11-28團體意外傷害險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14貨物運輸保險有哪些特點
2021-02-27建筑工程保險的適用范圍
2021-01-31保險公司不認交警判的責任怎么辦
2021-03-17保險合同包含哪些內容
2020-11-08保險合同的訂立需經過哪些階段
2021-01-22違反告知義務的法律后果
2020-12-01平安雇主責任保險條款
2020-11-17簽訂集體土地承包合同有哪些法定程序
2021-02-25土地流轉方式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