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合同已成為經濟組織間商務活動的主要形式。然而,也有極少數罪犯利用法律漏洞制造難以預防的合同欺詐陷阱。近日,筆者對柳州市某大型國有企業下屬八個單位的八起合同詐騙案進行了專項調查
詐騙手法
首先,借用他人物品引誘客戶。即事先設陷阱,選擇假貨倉庫或堆放場,用假貨引誘顧客上門。有人介紹一家貿易公司的總經理孟某,得知南寧某營業部有白糖供應,于是他派黃營業經理前來洽談。為了騙取黃某的信任,某營業部經理蘇某先招待黃某,然后帶黃某到“倉庫”檢查?實際上是別人的糖嗎?,黃相信這一點。為此,黃與營業部簽訂了價值672萬元、共計4500噸白糖的供銷合同。黃某將672萬元全部匯入營業部賬戶。營業部交付白砂糖810噸,價值僅179萬元。此后,蘇潛逃,給一家貿易公司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93萬余元。惡意欺騙和勾結。某車站旅客鄧、張與乘務員熊某串通,以假貨票換取真貨票,并以假公章、日期章、假身份證冒充貨主冒領鐵路運輸物資。通過這種方式,他們在一個車站進行了四次欺騙,騙取了224噸麩皮,價值29萬元
III.扔掉了少量訂單,上繳了大量款項。欺詐者首先給予糖果并預付一小部分貨物,以消除另一方的顧慮,達到簽訂合同騙取大量金錢的目的。陳是一家材料貿易公司的銷售員,與茂名中南石化公司有聯系?它真的是一家獨立的皮包公司嗎?經理何某經過談判,雙方達成口頭協議,即何某將向一家材料貿易公司供應1000噸0#柴油。為了騙取信任,他挪用他人的購油款,以高價和低價購買了2輛柴油車,并提前發送給買方。一家物資貿易公司將180萬元的油款全部匯入其賬戶,但他將油款揮霍用于償還債務和其他用途。一家物資貿易公司造成了超過99萬元的巨大損失。以高額利潤為誘餌,玩忽職守。欺詐者往往利用高額利潤騙取貸款,在短期內償還本金和支付高額利率,騙取信任,然后長期捉住大魚,騙取巨額資金。譚原來是南昌的一個拘留所被拘留的欺詐者等待逃跑。逃到柳州后,他用騙來的錢鋪路,贏得了有關部門領導的信任,并以經商為名在柳州承包了一家物資供應站。有一次,譚遇到了前物資部主任徐。以銷售柴油為名,向徐某借款240萬元。譚沒有做任何生意,在第二個月向徐償還了266萬元的本金和利息,并給了他巨額“福利費”,以騙取信托。隨后,譚某以經營大米為由,承諾以百分之百的高利息為誘餌,兩次通過徐某直接從勞務公司騙取現金共計一千二百萬元。譚成功詐騙后,他揮霍了一大筆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第三方支付有哪些弊端
2020-12-25承兌人不承兌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2021-03-052011誤工費標準:誤工費到底怎么算
2021-01-20花唄部分用戶接入央行征信,上了征信黑名單怎么辦
2020-12-30訴訟離婚缺席判決會判離婚嗎
2020-12-19保管合同沒約定生效期限
2021-02-22在合同中分工責任不履行怎么辦
2021-01-30集資房新房出售有什么問題
2021-03-19太原市樓間距規定
2021-02-26雇傭關系的賠償標準
2021-01-19北京在職員工違反保密協議如何處罰
2021-01-30車上人員險賠償范圍多大
2021-02-07保險經紀人承擔賠償責任的法律規定
2021-03-01如何區分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
2021-02-15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1-16小事故逃逸了還能走保險嗎
2021-02-25受益人先于被保險人死亡保險合同是否還有效
2021-03-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保險法》等五部法律的決定
2021-01-22煙臺市學校校方責任保險工作實施方案(試行)
2021-02-03土地出讓合同中會注明耕地嗎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