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成立與合同生效的區別有哪些
一、內容判斷上不一致。
合同的成立是指合同訂立過程的完成,也即主體對合同的基本內容達成一致意見。合同的生效則指依法成立的合同為使其具有法律所賦予的約束力而產生的效力。
合同的成立與否屬于事實判斷問題,其著眼點在于判斷合同是否存在,而合同的有效與否則是法律價值判斷問題,其著眼點在于判斷合同是否符合法律的精神和規定,能否發生法律上的效力。判斷合同是否成立,其結果只能是成立或不成立的事實,而判斷合同是否有效,其結果則有生效、無效、效力待定、可變更、可撤銷等多種情形。合同的成立只需當事人對合同主要條款在表面上意思表示一致,而不問其意思表示背后的真實性和主要條款的合法性。而合同生效的確認既要審查當事人的主體合法性,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實,又要審查合同內容的合法性。
由此可以看出,對于合同成立的判斷側重于對合同表面狀態的考察,而合同的生效則側重于對合同實質內容的考察。如果將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混同起來,那對于效力待定的合同是成立還是生效則無法判斷。
二、成立和生效適用規則不同。
合同的成立適用意思自治原則,當事人有從事合同行為的意志自由,可以自由地選擇合同的相對人、訂立的形式和合同的內容,依其自由意志創設權利義務關系。只要具備意思表示這一基本事實,合同即告成立。而合同的生效必須在國家的干預下,依法判斷合同是否合乎法律,只有合法的合同才能有效。合同成立的條件只涉及到當事人之間的問題,而合同生效的條件不僅涉及到當事人,還涉及到法律的要求問題。兩者雖然都涉及到意思表示一致,但二者的側重點又有所不同。
合同的成立要求意思表示一致,即承諾的內容必須與要約的內容一致,而合同的生效則進一步要求意思表示的自主性和真實性。即使雙方的意思表示一致,但如果不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而是受一方的欺詐、脅迫,合同是否生效就需留待進一步的探討。合同的成立主要是強調當事人合意,體現了合同自由原則。因而,對于合同不成立,國家不會主動干預。但合同成立后,能否發生法律效力,能否產生當事人所預期的法律后果,就遠非當事人的自由意思所能決定。合同的生效強調立法者對合同關系的評價,反映了立法者對合同的干預。
律霸小編提醒您,合同不能沒有行為人,而且可能有多個行為人。但不能忘了的是,只有人才能作出意思表示,沒有行為人就沒有意思表示,明確了意思表示要素,行為人就已經確定。以上就是為您總結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您,律霸網致力于打造優秀的法律咨詢平臺,如果您還有疑問需要找律師咨詢,歡迎進入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長期公款私存違法嗎
2020-11-12農民工被老板拖欠工資,如何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
2020-12-15涉外婚姻案例實務分析
2021-02-06經偵大隊的傳喚方式
2021-03-20解讀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021-02-08孫子女有贍養義務嗎
2021-03-25拆遷賠償費是否是婚前財產
2020-12-25瀆職侵權罪是什么意思
2020-12-21信用卡逾期不還會怎樣
2021-01-10結合《侵權責任法》分析校園侵權責任的承擔
2020-11-09集資房轉讓時應注意什么
2021-02-18沒有房產證只有購房合同可以保全嗎
2021-03-18勞動合同終止是否包括勞動合同解除
2020-11-19未登記的房產能繼承嗎
2020-12-16人身意外險保險費多少錢
2020-12-07應該怎樣投保不計免賠特約保險
2020-11-17保險合同生效程序
2021-02-25重復保險如何賠付
2021-02-08哪些機動車保險中會有免賠率
2021-03-14如何確定保險合同賠償范圍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