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償損失是合同解除后的一項法律后果,但這種法律后果不表現為違約責任,更不表現為違約金,因為該賠償責任的適用有兩個原則:
一是實行過錯原則,無過錯不產生賠償責任;而違約責任實行無過錯原則,只要有違約事實的存在,不能主觀上有無過錯,都要承擔違約責任。
二是損失實際發生原則,即賠償的損失必須是實際發生的損失。
合同解除后,對損失的賠償有一定的范圍限制,而且一般是實際發生的損失,主要包括:對方訂立合同時支出的必要費用;因相信合同能適當履行而作準備所支出的必要費用;合同解除后因恢復原狀而發生的必要費用等。與此同時,上述損失的賠償,不包括因債務不履行而產生的可得利益損失。但對于違約金責任而言,不論違約是否給對方當事人造成損失,都要支付違約金;并且依合同法第114條第2款規定,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增加。而且,上述損失既包括實際發生的既得利益損失,也包括尚未發生的可得利益損失,如信賴利益的損失等。
筆者碰到一則案例,法院在判決解除合同的同時,還判決違約當事人承擔支付違約金責任;案件上訴后,二審法院竟維持了一審法院的判決。這說明了對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方式和法律后果,在實踐中均存在理解上的誤區。合同解除,意味著合同關系歸于消滅。
對于非繼續性合同而言,合同關系恢復到簽訂合同以前的狀態。這也就是說,合同關系都不存在了,何來的違約金呢?造成上述理解錯誤的原因,可能是將合同解除當作違約責任方式來理解。從合同法的章節安排來看,合同解除以及解除后的法律效果規定于第六章即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而不是規定于第七章即違約責任。這說明,合同解除雖然也是基于違約事實而產生的法律后果,但它不屬于違約責任方式,而屬于合同違約后的一種補救措施;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也不表現為違約責任,而是一種民事責任,主要包括不當得利返還責任和損害賠償責任。
合同法第97條對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規定得十分明確,即“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出租房被拆遷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嗎
2021-02-27公司實控人變更股權轉讓需時多久
2021-01-15醫療糾紛撤訴訴訟費退還嗎
2020-12-21有關收養孩子條件和手續是什么 ,收養協議書怎么寫
2021-01-22現在房產抵押都有他項權證嗎
2021-01-05城市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
2021-01-24競業限制補償金怎么領取
2021-01-23簡并票種統一式樣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3保險公司有哪些重點問題
2020-12-08產品責任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5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1-03-10人身保險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1-03-06輕微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2只因遲延理賠 多付5.5萬
2021-03-05車輛保險單可以反保全嗎
2020-12-10被車撞傷后要求保險公司賠償保險公司是否應賠償意外責任險
2021-02-26土地承包經營權適用什么法律
2021-01-06小產權房的房屋拆遷補償是怎么規定的
2021-01-15房屋拆遷范圍的戶口管理政策
2021-02-06拆遷安置房是否能夠進入市場進行買賣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