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開除工資怎么算?
1、“開除”員工,按現行法律來說就是解除勞動合同。
2、員工離職時,用工單位應該給員工結算工資。
3、對于給用工單位帶來損失,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但有所限制。
法律依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16條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資部分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則按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因此,如果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了勞動者的賠償責任,用人單位可以依約定要求勞動者賠償。
如果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勞動合同中沒有約定勞動者的賠償責任,勞動者給用人單位造成了經濟損失,用人單位能否要求其賠償,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在這種情形下,用人單位不能要求勞動者賠償。理由是:
①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是勞動關系,不是民事權利義務關系,不適用民法的歸責原則;
②除了《勞動合同法》規定的二種情形外,用人單位是否享有向勞動者索賠的權利取決于雙方的約定,如果沒有約定,應當視為用人單位對該項權利的放棄;
③在我國,立法者的本意是限制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索賠的權利。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你17年2月入職,如公司4月解雇你,工作年限為2年2個月,應補償你2個半月工資。工資以與你解除勞動關系前十二個月你全部工資收入的平均數為準。
對于員工被開除中還存在疑問,可以找個專業的法律界認識來幫助你解決,本網上面就有許多律師可幫助到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止探望權如何恢復
2020-11-26單位拒絕支付工傷賠償怎么辦
2020-12-12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職責
2020-12-18擔保合同中質物滅失怎么辦
2021-01-08人事外包與勞務派遣的區別
2020-12-27勞動糾紛一裁終局的情形
2021-03-06航空飛機延誤賠償多少錢
2021-01-05私家車保全險多少錢
2021-01-23保險糾紛應該如何解決
2021-01-20保險合同有什么特點
2020-12-30保險公估人承擔過錯賠償責任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2021-01-06人身保險合同當事人能否約定損失賠償條款
2020-11-10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問題
2020-11-26保險合同和保險合同主體的定義是什么
2020-12-24汽車“全保”不全保 新車涉水得不到賠償(2)
2021-03-04單位失業保險金沒買合法嗎
2021-01-13打車出車禍可理賠嗎
2020-12-18賠償案件審理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2021-03-10商業三者險和強制三者險都有哪些規定
2020-12-12車子沒貼強險標志怎么向交警證明買了保險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