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訂立的一般程序:要約
要約又稱發盤、出盤、發價、出價、報價,是訂立合同的必經階段。從一般意義上說,要約是一種訂約行為,發出要約的人稱為要約人,接受要約的人稱為受要約人或相對人。
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第一,要約的要件。
要約作為一種意思表示,除了必須具備意思表示的一般要件外,還有其特定的構成要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要約是由特定人作出的意思表示。
要約必須具有訂立合同的意圖。
要約必須向要約人希望與之訂立合同的受要約人發出。
要約的內容必須具體、確定。
第二,要約邀請。
要約邀請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向不特定人發出的,大都為要約邀請,如商業廣告等。
根據《合同法》第15條,下列行為屬要約邀請: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和商業廣告。其中商業廣告是指商品經營者或者服務提供者通過一定的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間接地介紹自己所推銷的產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務的文字、圖形或影音作品。從其內容、對象、后果等方面判斷,商業廣告均不能構成要約,而是要約邀請。但如果廣告內容符合要約規定,應視為要約,例如注明為要約或寫明相對人只要作出規定的行為就可以使合同成立者,即為要約。
第三,要約的效力。
根據《合同法》第16條第1款規定,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要約的效力期間由要約人確定。如未預先確定,則應區分以下兩種情況:口頭要約,如受要約人未立即作出承諾,即失去效力;書面要約,如要約中未規定有效期間,應確定一個合理期間作為要約存續期限,該期限的確定應考慮以下因素:要約到達所需時間;作出承諾所需時間;承諾到達要約人所需時間。
要約的效力表現在兩個方面:要約對要約人的拘束力(要約的形式拘束力):要約一經生效,要約人即受到拘束,不得隨意撤回、撤銷或對要約加以限制、變更和擴張。但要約人預先申明不受要約約束或依交易習慣可認為其有此意旨時,不在此限。要約對受要約人的拘束力(要約的實質拘束力):受要約人于要約生效時取得依其承諾而成立合同的法律地位,具體表現在:受要約人有為承諾以訂立合同的權利(形成權),此權利原則上不得由他人繼受,但要約人認可者除外;受要約人對于要約人原則上不負任何義務,只有在強制締約情形下,承諾為法定義務。
第四,要約的撤回和撤銷。
要約的撤回,是指要約人在發出要約后,于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取消其要約的行為。《合同法》第17條規定,要約可以撤回。撤回要約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在此情形下,被撤回的要約實際上是尚未生效的要約。
要約的撤銷,是指在要約發生法律效力后,要約人取消要約從而使要約歸于消滅的行為。要約的撤銷不同于要約的撤回(前者發生于生效后,后者發生于生效前)。《合同法》第18條規定,要約可以撤銷。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第19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不得撤銷: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方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并且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準備工作。
第五,要約的失效。
要約的失效,即要約喪失法律拘束力。依《合同法》第20條規定,要約失效的事由有以下幾種:拒絕要約的通知到達要約人。廣義的拒絕包括對要約內容的實質變更(構成反要約),但合同法將此單列為一項;要約人依法撤銷要約;承諾期限屆滿,受要約人未作出承諾;受要約人對要約的內容作出實質性變更。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帶來的關于“要約行為”的相關知識點,大家可以仔細閱讀本文,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做出明智的決定與處理,小編的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您。如果您還有什么其他法律問題需要咨詢,可以聯系我們律霸網平臺的專業律師,為您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可以有條件的放棄繼承權嗎
2021-02-12民事侵權損害賠償范圍
2021-01-15抵押貸款中抵押物的范圍有哪些
2020-12-30入職體檢屬不屬于個人隱私
2020-12-28競業限制名字簽錯有效力嗎
2020-12-20個人所得稅項目包含公積金和養老保險嗎
2020-12-27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全文
2020-11-17保險免責條款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2司法鑒定費用保險公司該承擔嗎
2021-03-14保險合同為單務合同對不對
2020-11-28保險公司會倒閉嗎
2020-12-08保險法對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12快遞被燒了物流公司是否應當承擔責任
2020-12-14如何選擇合格的保險代理人
2020-12-14誰為保險代理人惹的“禍”負責?
2020-12-07承包地可以隨便棄耕嗎,棄耕承包地的現象該怎樣處理
2021-02-10調整承包地的情形,條件和程序是什么
2021-01-28有關物權法的基本法律知識(三)
2021-01-152020年舊城改造有哪些優惠政策,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1-01-25企業停產后遇到拆遷的損失計算方式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