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約撤回條件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七條規(guī)定,要約可以撤回。撤回要約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本條是對要約撤回的規(guī)定。
要約的撤回,是指在要約發(fā)出之后但在發(fā)生法律效力以前,要約人欲使該要約不發(fā)生法律效力而作出的意思表示。
要約得以撤回的原因是,要約尚未發(fā)生法律效力,所以不會對受要約人產生任何影響,不會對交易秩序產生任何影響。在此階段,應當允許要約人使尚未生效的要約不產生預期的效力。
撤回的條件是,在要約通知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同時到達受要約人。此時應當認為要約尚未生效。撤回要約也可以采取下列方法,即在一個文件中,前面寫了要約的內容,后面寫一句話:上述內容無效。
撤回要約的條件是撤回要約的通知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同時到達受要約人,如果撤回要約的通知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以后到達,則要約已經生效,是否能夠使要約失效,就要看是否符合撤銷的條件。因此,要約人如欲撤回要約,必須選擇快于要約的方式向受要約人發(fā)出撤回的通知,使之能在要約到達之前到達受要約人。如果要約人在發(fā)出要約以后馬上又以比發(fā)出要約更快的方式發(fā)出撤回的通知,按照通常情況。撤回的通知應當先于或最遲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但如果因為其它原因耽誤了,撤回的通知在要約到達之后才到達受要約人。在這種情況下,受要約人應當及時向要約人發(fā)出通知,告知其撤回的通知已經遲到,要約已經生效。如果受要約人怠于通知時,要約人撤回要約的通知視為未遲到,仍發(fā)生撤回要約的效力。我國臺灣地區(qū)“民法典”第162條規(guī)定:“撤回要約之通知,其到達在要約到達之后,而按其傳達方法,依通常情形應先時或同時到達者,相對人應向要約人即發(fā)遲到之通知。相對人怠于為前項通知者,其要約撤回之通知,視為未遲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欺詐行為的方式有哪些,如何防范合同欺詐
2021-01-30工商行政處罰步驟有哪些
2021-02-22哪些必須先復議后訴訟
2020-11-25即期匯票與支票的區(qū)別
2021-03-14申請強制執(zhí)行材料需要哪些
2020-12-22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21商品房外墻面的所有權到底歸誰所有
2020-12-17在發(fā)展商處購房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2企業(yè)變更勞動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辦
2020-12-11不簽勞動合同是否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2020-12-15離職時扣除工裝折舊費合法嗎
2020-12-05保單現(xiàn)金價值指的是什么意思
2020-11-13無證駕駛致人傷亡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0-11-10為非直系親屬投保不理賠怎么辦
2021-02-28駕駛員出車禍死亡負主要責任保險公司怎么處理
2021-01-06沒有準駕證肇事保險公司給理賠嗎
2021-03-26肇事送醫(yī)院后逃逸保險報嗎
2020-12-08保證保險的分類有哪些
2021-02-14荒山開發(fā)承包合同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