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約中規定了承諾期限的,承諾必須在要約規定的期限內到達要約人。因為超過承諾期限,則要約失效,在此期限內作出的承諾才是有效的承諾。
要約沒有規定承諾期限的,如果是口頭要約,則按照一般的法律規定,必須即時承諾才有效。口頭發出的要約包括雙方面談提出的要約和在電話交談中提出的要約,對于這種口頭要約,如當時不立即表示接受,則在談話結束后,該項口頭要約即不復存在。如德國民法典第147條規定:“對向在場人發出的要約,應立即作出承諾。一方用電話向另一方發出要約的,亦同。”我國臺灣地區“民法典”第156條規定:“對話為要約者,非立時承諾,即失其拘束力。”根據解釋,對話間的要約,他方承諾與否本可立時決定。故必立時承諾,始生拘束力,否則契約不能成立。這是沒有其他條件的。《聯合同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的規定與德國及我國臺灣地區的規定有些不同,公約第18條中規定:“對口頭發價必須立即接受,但情況有別者不在此限。”通則第2.7條中也規定;“對口頭要約必須立即做出承諾,除非情況另有表明。”“情況有別者”、“情況另有表明”所指何意?是指要約人在口頭要約中規定了承諾期限等情況,如在口頭要約中說:“請在3日內答復”。
要約沒有規定承諾期限,如果要約以非對話方式作出,如何確定承諾的期限?國外法律有些類似的規定。德國民法典第147條中規定:“對向-非在場人發出的要約,只能在通常情況下可預期到達的時間內作出承諾。”以“在通常情況下可預期到達的”時間作為承諾期限。意大利民法典第1326條規定。“承諾應當在要約人確定的期間內或者根據事務的性質或根據慣例在通常所需的必要期間內到達要約人處。”以“根據事務的性質或慣例在通常所需的必要期間”作為承諾期限。我國臺灣“民法典”第157條規定:“非對話為要約者,依通常情形可期待承諾到達時期內,相對人不為承諾時,其要約失其拘束力。”以“通常情形可期待承諾到達時期”作為承諾期限。《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18條規定,要約中如未規定時間,應“在一段合理的時間內”送達要約人,“但須適當地考慮到交易的情況,包括發價人所使用的通訊方法的迅速程度”。《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第2.7條中的規定與公約的規定相仿:“如果未規定時間,應在考慮了交易的具體情況,包括要約人所使用的通訊方法的快捷程度的一段合理的時間內作出承諾。”這些規定雖不盡一致,但都考慮了做出承諾所需要的合理的期間,合同法本條沒有具體規定情況,只規定“合理期限”。其意思與有關國家的法律以及國際公約等的規定的情況是一致的,因此上述規定可以作為解釋本條的參考。史*寬對于“依通常情形可期待承諾到達時期”有過解釋,也可作為參考。解釋說,相當的期間,可分為三段:一、要約到達于受要約人的期間;二、為承諾所必要的期間;三、承諾的通知達到要約人所必要的期間。第一段與第三段的期間,依通訊方式確定,如依郵寄或電報為要約或回答通常所必要的期間。如果要約及承諾的通知,途中有非常事變(火車障礙、暴風雨等)的遲延,要約人如果知道該情況的發生,應當斟酌以定其達到所必要的期間。此承諾達到所必要的期間,依其通知的方法而有不同。要約人如特別限定其承諾通知的方法,須以其方法為承諾。否則得依通常交易上所用的方法。以電報為要約時,是否必須以電報作為回答,應依要約的性質及特別的情事確定。第二段的期間,是自要約達到時以至發送承諾通知的期間,是受要約人審查考慮是否承諾所必要的時間。這個時間可以通常人為標準確定,但依要約的內容不同有所差異,內容復雜,審查考慮的時間就長,如果還要經過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會的批準,可能時間還會更長。此三段期間為“依通常情形可期待承諾到達時期”,也就是“合理期間”。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勞務分包含機械費算不算違法
2021-03-21共同犯罪成立的要件有哪些
2021-03-10死刑有訴訟期限嗎
2021-02-06虛開發票處罰方式是怎么樣的
2021-02-17什么叫保證期間
2020-11-09公示催告流程的適用范圍
2021-02-16代寫遺囑有什么規定
2021-02-25新婚姻法對事實婚姻的認定是怎樣的
2021-02-08什么樣的遺囑不能更改
2020-12-24員工離職不辭而別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2021-01-11交通事故意外險的適用對象是什么
2021-03-10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三)
2021-02-20被自己的汽車撞傷能否獲得保險理賠
2020-12-21此類第三者責任保險應如何理賠
2020-12-07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審查部門是保監會嗎
2021-01-06設立外資保險公司需要提交哪些文件
2021-01-25法律對交強險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16什么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管理
2020-12-25營業房拆遷員工有補償嗎
2020-12-18上海拆遷安置房退稅怎樣辦理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