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誤解指的是什么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止,屆時此條例被《民法典》所替換,相關的司法解釋也會失效。
《民法典》生效前的法律規定: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 【可撤銷合同】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民法典》(2021.1.1生效)
第一百四十七條 【基于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基于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1、重大誤解,指的是一方當事人因自己的過錯導致對合同的內容等發生誤解而訂立了合同。誤解直接影響到當事人所應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誤解既可以是單方面的誤解,也可以是雙方的誤解。依我國學界通以及審判實踐的做法,等同于傳統民法中的錯誤。
2、重大誤解是可撤銷行為的一種。重大誤解是可撤銷民事行為的法定撤銷事由,重大誤解、顯失公平、欺詐、脅迫是在民法意思表示中僅可撤銷的行為,是基于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撤銷權而產生的。享有撤銷權的當事人可以對這四種行為行使撤銷權。因當事人行使撤銷權而使得該項行為不產生法律效力,其原理在于當事人所撤銷的是該項行為。所謂的撤銷是原本存在的可撤銷的行為歸于消滅。
3、因重大誤解而做出的民事行為一般具有以下構成要件:
(1)誤解一般是因受害方當事人自己的過錯造成的,而不是因為受到他人的欺騙或不正當影響造成的。這類合同多是由于當事人缺乏必要的知識、技能、信息或交易經驗而造成的,從而導致合同與當事人自己的真實意思相違背。
(2)當事人的誤解必須是要對行為的主要內容構成重大誤解。如果僅僅是行為的非主要條款發生誤解且并不影響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就不應作為重大誤解。同時,對訂約動機的判斷錯誤也不應構成重大誤解。
誤解必須是對行為的內容發生誤解,并導致了行為的做出;同時,誤解還必須是重大的。所謂重大的確定,既要考慮誤解者所誤解的不同情況,考慮當事人的狀況、活動性質、交易習慣等幾個方面的因素,又要考慮因此給當事人造成的不利后果。
(3)誤解直接影響到當事人所應享受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行為一旦生效,將會使誤解方的利益受到損害。
實際上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造成重大誤解的情況,往往并不代表著合同當中的合同條款存在著錯誤或者是欺騙的問題而更可能的是屬于雙方對于合同條款難勝之存在的重大誤差才使得合同無法履行,?而如果不想解除合同的,可以咨詢律師,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對P2P平臺有哪些影響
2021-01-12商業承兌背書人有追索權嗎
2021-02-02房產遺贈兒女有居住權嗎
2020-11-09老公有語言暴力可以離婚嗎
2021-01-13交通事故鑒定書
2021-01-03享受工亡賠償標準情形
2021-03-07多子女家庭財產繼承怎么分配呢
2020-12-24父母贈與房產后還能反悔嗎
2020-11-27怎么做才能進行人才保密
2021-02-09職工崗位調動的前提和程序是什么
2021-03-26勞務外包是同工同酬嗎
2020-12-22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有權拒絕露天作業嗎
2021-01-29變更受益人法律有怎樣的規定
2021-01-18商業、供銷系統投保貨物運輸保險若干試行規定是怎樣的
2021-02-06人身保險合同的構成要件
2021-02-26保險金賠付可否根據約定由第三人代為履行
2020-11-12什么情況下可以找保險公司理陪
2021-02-15保險合同中的告知義務的性質是強制的嗎
2020-12-25扶老人險中是真撞人而不是被訛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21代簽名出事后賴賬 保險公司多事食苦果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