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對部分判決不服上訴其他未上訴的是否生效
一審上訴后,二審法院要對全案做出審查,全部內(nèi)容都是不生效。
所謂刑事共同犯罪案件一審判決后部分未上訴的被告人,主要是指,在某刑事共同犯罪案件中,一審判決下來后,該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而部分被告人則服從判決,不提出上訴的人。由于刑事案件的特殊性,我國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特別規(guī)定二審法院對于上訴案件或者抗訴案件,二審法院不受上訴或者抗訴范圍的限制,而是對整個案件統(tǒng)一進行全面的審理。況且,在一個共同犯罪的刑事案件中,某共同犯罪被告人的上訴,極有可能將整個案件推翻,或者是主犯、從犯位置改變、顛倒。所以,關(guān)于刑事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共同被告人上訴而部分共同被告不上訴,對其他被告都具有重大的影響,盡管部分共同被告沒有上訴,但其判決都極有可能在上訴的被告人上訴審宣判后才能確定。盡管基于經(jīng)驗我們都知道,未上訴的被告在二審中改判的幾率并不大。
基于刑事二審法院審理案件不受上訴和抗訴范圍限制的特殊性,就產(chǎn)生了這樣一個問題:該共同犯罪案件中未上訴的被告人在二審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未上訴被告人的判決何時生效?
關(guān)于這兩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我國相關(guān)法律法規(guī)和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稍微簡單查閱了一下法律,關(guān)于該規(guī)定主要是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規(guī)定,具體如下:
第二百九十九條: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在宣告第一審判決、裁定時,應當告知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判決、裁定的,有權(quán)在法定期限內(nèi)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通過本院或者直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被告人的辯護人、近親屬經(jīng)被告人同意,也可以提出上訴;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對判決、裁定中的附帶民事部分提出上訴。
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是否提出上訴,以其在上訴期滿前最后一次的意思表示為準。
第三百零一條:上訴、抗訴必須在法定期限內(nèi)提出。不服判決的上訴、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抗訴的期限為五日。上訴、抗訴的期限,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計算。
對附帶民事判決、裁定的上訴、抗訴期限,應當按照刑事部分的上訴、抗訴期限確定。附帶民事部分另行審判的,上訴期限也應當按照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期限確定。
第三百一十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抗訴案件,應當就第一審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全面審查,不受上訴、抗訴范圍的限制。
第三百一十一條:共同犯罪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訴,或者自訴人只對部分被告人的判決提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只對部分被告人的判決提出抗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對全案進行審查,一并處理。
第三百一十二條:共同犯罪案件,上訴的被告人死亡,其他被告人未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仍應對全案進行審查。經(jīng)審查,死亡的被告人不構(gòu)成犯罪的,應當宣告無罪;構(gòu)成犯罪的,應當終止審理。對其他同案被告人仍應作出判決、裁定。
第三百一十三條: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只有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對全案進行審查。經(jīng)審查,第一審判決的刑事部分并無不當?shù)?,第二審人民法院只需就附帶民事部分作出處?第一審判決的附帶民事部分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應當以刑事附帶民事裁定維持原判,駁回上訴。
第三百一十四條: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只有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上訴的,第一審刑事部分的判決在上訴期滿后即發(fā)生法律效力。
第三百一十六條:第二審期間,被告人除自行辯護外,還可以繼續(xù)委托第一審辯護人或者另行委托辯護人辯護。
共同犯罪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訴,或者自訴人只對部分被告人的判決提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只對部分被告人的判決提出抗訴的,其他同案被告人也可以委托辯護人辯護。
第三百二十三條:開庭審理上訴、抗訴案件,可以重點圍繞對第一審判決、裁定有爭議的問題或者有疑問的部分進行。根據(jù)案件情況,可以按照下列方式審理:
(三)對同案審理案件中未上訴的被告人,未被申請出庭或者人民法院認為沒有必要到庭的,可以不再傳喚到庭;
(四)被告人犯有數(shù)罪的案件,對其中事實清楚且無異議的犯罪,可以不在庭審時審理。
同案審理的案件,未提出上訴、人民檢察院也未對其判決提出抗訴的被告人要求出庭的,應當準許。出庭的被告人可以參加法庭調(diào)查和辯論。
從以上規(guī)定我們可以看到:首先,刑事案件判決的上訴期是十天,裁定是五天,逾期不上訴的,視為認可一審判決,放棄上訴權(quán)利;其次,刑事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訴部分不上訴的,或者只有刑事附帶民事原告上訴的,二審法庭仍需對全案進行綜合審理;再次,刑事二審程序,部分未提出上訴的被告人可以出庭參加二審庭審,也可以參加庭審辯論或者委托辯護人出庭,當然,也可以不參加庭審、辯論,甚至不必出庭;最后一點,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上訴,被告不上訴,二審法院全案審理認為一審法院對刑事部分判決并無不當?shù)?,刑事部分判決自一審上訴期滿之日起生效。
那么,當刑事共同犯罪案件一審判決下來后,只有部分被告上訴而部分被告不上訴的情形下,如何處理呢?已經(jīng)上訴的被告的判決必定是二審判決后才生效的無疑了,但一審未上訴的被告呢?其判決何時生效?未上訴的被告在二審中的訴訟地位如何呢?
對于以上有些問題,目前我國相關(guān)刑事訴訟法中并沒有相關(guān)比較明確的規(guī)定,對以上問題,我認為可以做如下的理解:
首先,關(guān)于未上訴的共同被告在二審中的地位問題。我覺得在刑事共同犯罪案件中,未上訴的其他被告在二審中的地位更像是一個類似證人的作用,目的是有利于法庭調(diào)查取證,證明上訴被告的犯罪事實。而其地位,可在訴訟中列為“一審被告”,?因為雖然在二審不受上訴范圍的限制,是一并審理,但其對一審判決沒有上訴,既不是上訴人,也不是被上訴人,所以不列上訴人,只列一審被告即可。如果經(jīng)二審審理查明,未上訴的被告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有變,或者一審法院事實認定不清、法律適用錯誤,此時盡管其未上訴,但基于基本人權(quán)保障、事實求是的法治原則和精神,二審法院還是可以徑直未經(jīng)其上訴而將未上訴的被告的定罪、量刑改變過來。所以,從另一方面來說,二審法院在自我查清事實真相的基礎(chǔ)上,在被告人未上訴的情況下,在審理中發(fā)現(xiàn)錯誤,改判過來的這種精神,其實就是一個自我監(jiān)督,自我糾錯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因被告人上訴、申訴而啟動,而是法院自我啟動的,這就是一種審判監(jiān)督、糾錯程序。
所以,這就解釋了一個問題,為什么一審被告沒有上訴,而在二審中卻有被改判的可能,這就是法院自我糾錯功能的體現(xiàn),這是刑事案件特有的(貌似民事案件也有少量類似的規(guī)定),目的就是防止冤案錯案的發(fā)生,保證司法的公平、公正。
其次,關(guān)于未上訴被告部分的判決何時生效問題。對此我認為,法律賦予了各被告人在一審判決后不服判決的十天的上訴期,如果其不服一審判決,完全可以在接到判決后十天提出上訴。反之,如果其不提出上訴,則視為其放棄上訴的權(quán)利,認可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并同意一審的定罪、量刑。原則上,在沒有其他被告上訴的情況下,一審判決上訴期滿后,其判決應當可以生效了,這是無異議的了。但是,當有部分共同犯罪的被告不服判決上訴或者檢察院對部分抗訴或者刑附民部分上訴的情況下,就不一樣了。因為刑事二審是全案審,不管是部分上訴還是部分抗訴,亦或是部分刑附民原告上訴,二審法院都會對該刑案進行一個全面的審理,然后二審法院再會重新根據(jù)二審的庭審情況,獨立查明事實、獨立適用法律,而這個過程和結(jié)果,完全有可能會推翻一審認定的事實,從而改變法律適用。這就是刑事案件的特殊性,從而導致刑事二審案件的特殊性。所以說,一般情況下,在刑事共同犯罪案件中,盡管只有部分被告上訴了,但由于上訴部分被告的上訴結(jié)果的不確定性,導致未上訴被告的二審結(jié)果的不確定性。即:盡管刑事共同犯罪案件一審部分被告沒有提出上訴,但其定罪、量刑卻有可能在二審階段得到減輕、從輕處罰的結(jié)果,所以該部分一審未上訴的被告的判決在二審判決宣判之前,尚不能生效。
那么,何時生效呢?
我認為,對此可以分為兩種情況進行討論:
第一種情況下是,經(jīng)過二審開庭,二審法院在經(jīng)庭審,查清各未上訴的被告的犯罪事實和一審一致,一審法院對未上訴的各被告的定罪和量刑并無不當。在這種情況下,二審法院不對未上訴的被告的定罪、量刑進行處理,不改變一審的判決,也不會在二審判決書中注明。在此情況下,“第一審未上訴部分被告的刑事判決在上訴期滿后生效”,具體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刑訴法司法解釋第三百一十四條的規(guī)定“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只有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上訴的,第一審刑事部分的判決在上訴期滿后即發(fā)生法律效力。”
第二種情況下是,二審法院在二審查明的事實中,認為一審法院對未上訴的各被告也事實認定不清,法律適用錯誤,從而導致定罪、量刑的錯誤。此時,二審法院會自我啟動一種相當于“自我糾錯”的程序,改變一審對未上訴的被告的定罪和量刑(當然,前提是只能減輕,不能加重),從而改變了一審未上訴被告的判決。這個時候,一審未上訴的被告的判決就應當是在二審判決后才生效,因為一審判決依據(jù)被撤銷、被改變了。
所以,我認為,刑事共同犯罪案件,未上訴的被告在二審中處于一個類似于“證人”的地位,由于不是上訴人,而不具有上訴人的一切權(quán)利和義務,未上訴的被告在二審中的目的和作用是為了二審法院更好的查明事實和真相,更好的對全案做一個綜合的把握,從而決定對各被告(包括上訴和未上訴的被告)的定罪、量刑。如果二審法院在判決中沒有改變未上訴被告的定罪量刑,則未上訴被告的判決應當在一審上訴期滿后生效;反之,如果改變了,則其判決在二審下判后生效。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wǎng)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黨員受刑法處罰是否都要開除黨籍
2021-02-20未成年社區(qū)矯正對象監(jiān)護人不履行監(jiān)護責任怎么辦
2020-12-22代書遺囑有效的條件
2021-02-04雇傭運輸毒品從犯會怎么判
2021-02-16患病醫(yī)療期辭退如何賠償
2020-12-05集體合同的概念及內(nèi)容
2020-11-26合同糾紛勝訴后不執(zhí)行怎么辦
2021-03-23交易失敗是否還交中介費
2021-01-22勞動關(guān)系發(fā)生事故怎么賠償
2021-02-06勞動安全衛(wèi)生的定義,勞動安全風險有什么
2020-12-25離職證明中注明無勞動糾紛是不是就不能要求補償金
2021-01-07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24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3-16保險索賠有什么規(guī)定
2021-03-03注意車險理賠四大誤區(qū)
2020-11-25保險受益人變更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19平安保險雇主責任保險
2021-01-11劃撥土地轉(zhuǎn)讓時補交土地出讓金的標準是什么
2021-03-08土地轉(zhuǎn)讓的限制條件有哪些
2020-11-27老家宅基地上的房子拆遷怎么繼承補償款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