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現實交付,簡單的說就是將標的物直接轉移對方控制、支配。不過其支配是否轉移,通常依交易觀念確定,例如自行車買賣,交付鑰匙且該車已置于債權人可以領取的地點,就可以視為交付,這時風險發生轉移。
不過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現實的交付還可以表現各種特殊的形態,例如當事人往往假借他人之手實行現實交付,根據相關理論以及《合同法》141、144、145條的規定,總結如下:
一是通過占有輔助人而交付,如債務人通過其雇員交付貨物;
二為通過占有媒介而為交付,最典型就是通過第三人的運輸(送交之債)履行,出賣人與承運人簽定運輸合同,買受人(收貨人)依據運輸合同的指定,取得標的物的占有返還請求權,標的物即移轉于買受人間接占有,因此,貨交第一承運人后,交付完成,風險也隨之轉移;
三是隔地交付的問題,即當事人雖約定采用第三人運輸的方式交付貨物,但當事人明確約定了交付地點的,則應遵循其意思,須在約定的地點交付后,風險才發生轉移;
四是送貨上門(赴償之債)時,需在買受人的住所或指定的地點完成交付,風險才轉移,因此時承運人是出賣人本人或其占有輔助人;
五是買受人自提(往取之債)貨物時,出賣人的住所或由其指定的地點為交付地,于交付地交付完成后,風險轉移;
六是路貨買賣(標的物在運輸途中)的場合,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毀損、滅失的風險自合同成立時起由買受人承擔;
(2)簡易交付,是指貨物買賣合同訂立之前,買受人已直接占有貨物,以合同生效時便產生交付的效果,無須現實交付,稱為無形的交付。《合同法》140條承認了簡易交付,因此,簡易交付也可產生風險轉移的效果。
(3)指示交付,是指貨物已經在第三人占有的情況下,出賣人將其對占有人的返還請求權轉移給買受人,由買受人向第三人行使,以代替現實的交付。值得注意的是,晚近以來,由于財產的證券化,產生了交付表彰該財產權利的證券來代替財產交付本身的現象,如倉單、提單的交付,就視為貨物的交付,理論上稱之為擬制交付,通常是指示交付的一種特殊情況。《合同法》135條承認了擬制交付,雖然沒有將范圍擴大到一般的指示交付,但由于此時標的物已經處于買受人的控制之下,風險可發生轉移。但是,當標的物已經實際交付時,其權利憑證及其他標的物單證、材料即使沒有交付,不影響風險的轉移(合同法147條)。
(4)占有改定,是指當事人約定在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后,出賣人仍然繼續占有標的物,通過約定使買受人取得標的物的間接占有(返還請求權),以代替標的物的交付。由于我國尚未承認這種交付方式,而且對于標的物出賣人仍然處于支配狀態,為貫徹“利益之所在,即危險之所在”與管領說的危險歸屬觀,筆者認為此種交付方式不產生風險轉移的后果。
(5)買賣合同標的物的風險承擔
第一百四十二條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后由買受人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一百四十三條因買受人的原因致使標的物不能按照約定的期限交付的,買受人應當自違反約定之日起承擔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
第一百四十四條出賣人出賣交由承運人運輸的在途標的物,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毀損、滅失的風險自合同成立時起由買受人承擔。
第一百四十五條當事人沒有約定交付地點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二款第一項的規定標的物需要運輸的,出賣人將標的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后,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買受人承擔。
第一百四十六條出賣人按照約定或者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二款第二項的規定將標的物置于交付地點,買受人違反約定沒有收取的,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自違反約定之日起由買受人承擔。
第一百四十七條出賣人按照約定未交付有關標的物的單證和資料的,不影響標的物毀損、滅失風險的轉移。
第一百四十八條因標的物質量不符合質量要求,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買受人可以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買受人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出賣人承擔。
第一百四十九條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買受人承擔的,不影響因出賣人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買受人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的權利。
(6)幾種特殊買賣合同的履行
樣品買賣
第一百六十八條憑樣品買賣的當事人應當封存樣品,并可以對樣品質量予以說明。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應當與樣品及其說明的質量相同。
第一百六十九條憑樣品買賣的買受人不知道樣品有隱蔽瑕疵的,即使交付的標的物與樣品相同,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的質量仍然應當符合同種物的通常標準。
試用買賣
第一百七十條試用買賣的當事人可以約定標的物的試用期間。對試用期間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由出賣人確定。
第一百七十一條試用買賣的買受人在試用期內可以購買標的物,也可以拒絕購買。試用期間屆滿,買受人對是否購買標的物未作表示的,視為購買。
其他規定
第一百七十二條招標投標買賣的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以及招標投標程序等,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第一百七十三條拍賣的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以及拍賣程序等,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第一百七十四條法律對其他有償合同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沒有規定的,參照買賣合同的有關規定。
第一百七十五條當事人約定易貨交易,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的,參照買賣合同的有關規定。
第二十一條債務人所為給付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的,應當按照下列順序充抵:
(一)利息;
(二)主債務。
第二十二條當事人依照合同法第六十四條的規定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約定的,第三人不得單獨作為原告或與債權人作為共同原告向債務人主張權利,也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債權人向債務人提起的訴訟,但合同法另有規定的除外。人民法院認為必要時,可以通知第三人作為證人出庭。
第二十三條當事人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五條的規定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債權人不得以第三人為被告或以債務人與第三人為共同被告主張權利,也不得將其列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債權人向債務人提起的訴訟。
第二十四條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在合同履行期限屆滿前,發現對方有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的行為的,既可以依照合同法第六十八條的規定中止履行合同,也可以依照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的規定解除合同,并可以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
第二十五條依照合同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債務人有下列情形之一時,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撤銷權訴訟:
(一)債務人放棄或者延展其到期債權,以致不能清償其債務,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
(二)債務人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
(三)債務人放棄其未到期的債權,又無其他財產清償到期債務,可能影響債權人實現其債權;
(四)債務人以自己的財產設定擔保,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
(五)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或者以明顯不合理的高價收購他人財產,且受讓人或者出讓人明知或者應當知道該行為已經或者可能損害債權人利益。
是否構成“明顯不合理的低價”,應以當地一般經營者的判斷標準并以當地市場價為參數,結合其他因素綜合考慮,予以確認。對轉讓價格達不到當地市場價百分之七十的,可視為明顯不合理的低價;對轉讓價格高于當地市場價百分之三十的,可視為明顯不合理的高價。
第二十六條對違反合同法第九十二條規定的法定義備給原合同對方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應在實際損失范圍內承擔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約定傭金屬于勞動爭議嗎
2021-03-05有限公司章程范本是怎樣的
2021-01-04股東與實際控制人的區別與聯系是什么
2021-01-19辭退、除名和開除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9家庭暴力的法律對策
2021-01-24哪些交通事故會扣車
2020-11-15懸而未決的勞動合同如何處理
2021-02-10事實勞動關系認定的法律規定
2021-01-02違法分包導致提供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1-02-07勞動者不服企業作出的調崗決定該如何操作
2021-02-15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書效力如何,有強制力嗎
2020-12-29什么是貨物運輸險
2021-01-24簽訂房屋保險合同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0-11-23人身保險合同糾紛如何確定管轄
2021-01-21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三)
2021-03-08也談《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01保險公司財產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07買了保險之后可以退保嗎
2021-03-05土地權屬糾紛政府不受理是否可直接提行政訴訟
2020-11-29土地流轉農民入股合同怎么寫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