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保人資格
同時具備以下條件的,可作為投保人
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或法人。
對被保險人具有保險利益(必要時能夠提供有關保險利益關系證明)。
具備繳費能力,愿意承擔支付保費義務
2、被保險人資格
具備以下條件之一的可以作為被保險人
具有保險公司所在地戶口或永久居留權
非當地戶口,但在當地工作,有穩定收入和固定居所,必要時能提供證明者。有關證明指身份證、戶籍證明、當地暫住證、勞動用工合同、工商營業執照等。
港、澳、臺同胞必須在當地有投資,并經常往返或居住在當地。
為未成年人投保含死亡責任保險的,投保人必須為父/母(合法監護人)或者經父/母(合法監護人)書面同意,且累計風險保額不得超過有關規定。
二、投保人壽險要注意什么
莫買終身壽險
為了得到無時無刻的充分保障,部分消費者選擇購買終身壽險。但是業內人士卻不建議購買終身壽險,而原因也很簡單,終身保障的代價是保費的大幅增加,而從理財角度,這絕非可取的選擇。
以某家保險公司的兩款壽險產品為例,若30歲男子投保30年的定期壽險,在10萬元保額的前提下,每年只需要繳納保費410元;但是若投保另一款終身壽險,同樣10萬元保額,選擇30年繳費,每年需要繳納1900元,即每年要多繳納1490元,兩者的差別只是在于30年后購買終身壽險的投保者依然有10萬元的壽險保障。
不買返還型保險
許多保險公司推出了具有返還屬性的定期壽險——每年繳納一定保費,若身故則可獲得對應的保額,若保障期沒有發生理賠,則保險公司全額退還保費甚至還給出一定的增值。
其實,對于這樣的“好事”,很簡單一個例子就能識出其中把戲:假設現在有一款純消費型的意外險,每年的保費是500元。怎么把它打造成返還型意外險呢?很簡單,我問你收取12577.30元的保費,其中500元直接視作購買那款純消費型的意外險,剩下的12077.30元則存入銀行,按照一年定期存款4.14%的收益率,這12077.30元一年后就變成了12577.30元,我把這筆錢如數奉還,一款返還型意外險就順利收工。
很顯然,這并不符合我們降低現金支出努力“省錢”的目標。
巧用減額投保法
雖然投保終身壽險不可取,但也不等于投保期限越短越好。
壽險的保障期限應當與工作期限一致比較好。比如一個30歲的男子,按照60歲的法定退休年齡,還有30年的工作期限,擁有30年的壽險保障是比較合理的。要達成上述目標,直接買一份30年期的定期壽險無疑是最簡單的方法,但卻不是最好最省錢的。
所以,我們采取組合式的方法來進行投保。舉例說,一個30歲的男子,如果按照傳統的方式投保150萬元30年期的定期壽險,那么其躉交的保費將高達97800元。若改用減額投保的方式,改成一份150萬元的10年期定期壽險+一份100萬元的20年期定期壽險+一份50萬元的30年期定期壽險,其需要的躉交保費為20550+33600+32600=86750元,僅為原來方案保費開支的88.70%,無疑實現了一定的“省錢”。
精選“投*險”
投*險,在很多人眼中,是一種側重于投資同時保障功能很多的險種。殊不知,投*險誕生伊始,其根本目的是在保證保障的同時,能夠較傳統壽險實現更低的保費開支。
當年,基金公司以定期壽險搭配基金定投的組合,從保險公司手中搶去了不少地盤。痛定思痛,保險公司推出了投*險,在保障方面,投*險采取自然保費,年輕時每年繳納的保費較定期壽險更低;投資方面,與基金類似同樣有很多投資賬戶可選,從而實現了比定期壽險搭配基金定投更佳的"性價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么打官司
2021-02-06買房子沒有土地證有什么后果
2020-11-18子女的阻撓老人的婚姻是否違法
2021-02-25指定管轄的特殊原因是何種情況
2020-12-02車禍不夠傷殘如何賠償
2020-11-18房產證抵押貸款夫妻一方簽字能貸出來嗎
2021-01-20幫別人房產抵押貸款有風險嗎
2020-11-20新勞動法被辭退怎么賠償
2020-12-14團體意外險和個人意外險有什么區別
2021-03-14建筑工程一切險所包含內容有哪些
2021-01-03交通責任認定書下來保險就可以賠款嗎
2021-02-11家中失火保險可以賠嗎
2021-01-24城鎮居民醫遼保險可以在網上交嗎
2021-01-07互聯網保險怎么分紅
2020-12-28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有哪些法定義務
2020-11-15怎么才能讓自己順利獲得保險公司的理賠
2021-03-13保險合同權利轉讓書怎么寫
2020-11-11海上貨運保險利益案例
2021-03-01農地承包的期限是多長時間
2021-01-07拍賣的房子有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