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為旅游者保管行李物品,是導游經常提供的服務內容之一。盡管法律對于保管服務有明確的規定,但導游和旅游者對于這些法律規定缺乏了解,在為旅游者提供保管服務時,或者是由于導游的疏忽,或者是由于旅游者的大意,旅游者在取回行李物品時,發現行李物品損壞或者滅失,要求導游承擔賠償責任,保管服務糾紛隨之發生。
網友提問:
一朋友在假期期間報了個旅游團參加某地的景點旅游,在游覽過程中,因去洗手間,便將隨身攜帶的包包交由導游保管。后來,由于導游疏忽大意,包包弄丟了。里面裝有手機、現金、信用卡等物。請問是否可以要求導游賠償損失呢?
律師回答:
可以,導游也必須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
作為導游,其義務是在必要的情況下協助旅客將行李放在指定的位置,與工作人員核對后,移交給其他相關工作人員;為旅客辦妥乘機或托運手續等,而沒有必要為旅游者保管行李。因此,作為導游,私人幫助旅游者保管行李,提供保管服務,必須慎重。
《合同法》第374條規定,保管期間,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毀損、滅失的,保管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保管是無償的,保管人證明自己沒有重大過失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導游已經承諾幫助邵女士看管皮包,因此一旦發生物品損壞或滅失的情況,只要損害發生可歸責于導游,比如本案的皮包丟失,盡管導游的保管是無償的,但要證明導游自身無重大過失比較困難,所以導游必須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
此外,貴重物品的保管必須事先說明。旅客將行李物品交由導游保管時,應當事先說明行李物品中是否存在貴重物品,并當面清點查驗。《合同法》第375條也做出規定,寄存人寄存貨幣、有價證券或者其他貴重物品的,應當向保管人聲明,由保管人驗收或者封存。寄存人未聲明的,該物品毀損、滅失后,保管人可以按照一般物品予以賠償。
相關法律知識:
保管合同保管合同是保管人有償地或無償地為寄存人保管物品,并在約定期限內或應寄存人的請求,返還保管物品的合同。保管物品的一方稱為保管人,或者稱為受寄人,其所保管的物品稱為保管物,或者稱為寄托物,交付物品保管的一方稱為寄存人,或者稱為寄托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律師擔任刑事辯護人的職責是什么
2020-11-19受到網絡暴力應如何維權
2021-01-26可以簽訂免息借款協議嗎
2021-02-21財產保全錯誤情形探討
2021-03-08合同法關于合同變更的解析
2021-02-11繼承法關于遺贈手續多久失效
2021-03-04起訴離婚程序步驟詳解
2021-01-15離婚后辦理房屋轉移登記要什么材料
2021-03-10房屋遺產繼承立案執行多長時間
2020-12-09代位繼承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7效力待定合同未作表示視為拒絕追認嗎
2021-01-02勞動合同未到期補償金多少
2021-02-06工傷解除勞動合同怎樣賠償
2021-02-05員工勞動關系轉移有補償金嗎
2021-01-14最新勞務外包合同范本
2021-03-19疫情期間不上班工資如何支付
2020-12-29保險人對免責條款未履行提示說明需要承擔什么后果
2021-01-28保險合同轉讓的程序有哪些
2021-02-17保險合同保證金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6某保險公司船舶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