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認購合同法律效應有哪些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相關的司法解釋同時失效,由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替換。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
一、沒有取得預售許可證的情況下簽訂人購協議的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規定:出賣人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與買受人訂立的商品房預售合同,應當認定無效,但是在起訴前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可以認定有效。
根據以上解釋以及相關的立法背景來看,要簽訂一份受法律保護的商品房認購書必須滿足以下條件:開發商已經辦妥了立項、規劃、報建審批手續,也就是說只要認購書是在該手續辦理完之后簽訂的即使項目沒有辦理商品房預售許可證也是有效的。如果沒有辦妥以上審批手續,那么極有可能被法院認定為非法融資,甚至有合同欺詐之嫌疑,不但不受法律保護,嚴重的還會受到行政處罰甚至承擔刑事責任。
二、取得預售許可證的情況下簽訂的認購協議的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規定:商品房的認購、訂購、預訂等協議具備《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的主要內容,并且出賣人已經按照約定收受購房款的,該協議應當認定為商品房買賣合同。
該條的規定不是說所有的認購協議只要具備了《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的主要內容,并且出賣人已經按照約定收受購房款的,該協議應當認定為商品房買賣合同,而是說,在項目取得了預售許可證的情況下才有條件將認購協議認定為商品房買賣合同。這其實是在出于防止開發商跟購房者簽訂了預約合同后通過法律允許的規避手法從而達到欺詐購房者、炒作房價、謀取暴利的目的權宜之計,還有待進一步的法律的出臺來徹底的解決這類問題。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在開發商沒有取得預售許可證的情況下,簽訂的房屋認購合同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有預售證的,一般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工商注冊資本和實收資本區別在哪兒
2021-03-20質權實現后的價款如何處理
2021-02-17定額發票有效期是多長時間
2021-02-08買賣合同糾紛判決多久生效
2020-12-16集體土地的租賃期限是多久
2021-01-01房地產中介機構的設立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2021-01-01勞務用工法律須知
2020-12-31第三方勞務派遣合法嗎
2020-11-10航班取消賠償標準
2021-03-04人身保險存在風險嗎
2021-03-06肇事車駕駛員受傷保險理賠嗎
2021-03-25車禍理賠和法院判決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1投保人中途終止保險,如何計算損失
2021-03-17保險合同簽訂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17投保貨物受損后,被保險人應如何辦理索賠手續
2021-02-10土地互換期限約定不明怎么處理
2021-03-25拆遷補償安置怎樣擇優選擇
2021-01-05上海職工拆遷補償怎么計算
2021-01-01農民宅基地拆遷如何補償
2020-11-16農村宅基地拆遷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