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婚的財產分割是怎么規定的?
非婚同居當事人存在同居協議的,在同居期間發生的財產糾紛,應優先適用其同居協議。只要該協議不違背公序良俗,是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即可認定該協議發生法律效力,同居當事人必須嚴格履行,任何一方不得隨意變更或解除。只有在當事人沒有對同居期間的財產關系進行約定的情況下,才由法律對其產生的財產糾紛進行調整。
二、非婚的財產分割的具體情況。
第一、非婚同居財產制。
非婚同居期間的財產中,除了雙方明確屬于當事人個人財產的部分外,其他部分是當事人以感情為基礎,在共同生活期間經過雙方共同勞動和共同努力而獲得的或積累的財產,不能區分份額,平等地享有所有權,具有共有財產的特點。與合法婚姻關系不同的是,雙方在同居關系存續期間所得工資、退休金、獎金、生產、經營的收益、知識產權的收益、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等,除非當事人另有約定,應當首先認定為個人財產。只有在該財產不能分割或不能證明該財產為哪方所有時,才推定為共同所有。
第二、非婚同居當事人之間的扶養請求權。
具有夫妻身份是享有相互扶養請求權的前提,非婚同居雙方當事人之間也可以有條件地適用扶養請求權:
(1)必須有扶養的必要。只有當非婚同居的當事人一方沒有足夠的能力維持生活,或者沒有自己的子女對其提供贍養,或者不能靠自己的財產維持生活,而且不能從事工作或失業時,才有權請求非婚同居的另一方給予扶養;
(2)被請求扶養一方確有扶養能力時此項請求權才得以成立;
(3)扶養請求權的提出應有時效的規定。如在雙方的同居關系解除后經過相當長的時間,而認定雙方之間有類似于夫妻的關系明顯不合適的,基于禁止權利濫用原則的考慮,可以規定扶養請求權應從當事人雙方解除同居關系之日起兩年內有效。
第三、非婚同居當事人之間的財產繼承權。
根據傳統的民法理論,繼承權的產生是以一定身份關系為前提的,而非婚同居在很多情況下并不會在同居者之間產生身份關系。但是隨著非婚同居現象的日漸增多,法律應當有條件地承認當事人之間的財產繼承權,如:在經過規定的年限(如五年),能夠認定同居者間類推適用于夫妻身份之后,雙方之間就可以取得一定的繼承權。但是此時其繼承權的順序不應高于第一順序繼承人,即被繼承人的子女及父母。
由于雙方并沒有合法的夫妻關系,所以相關的財產是不受《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保護,對于相關情況的認定,應當由雙方協商處理,涉及到財產分割的相關情況如果無法達成一致意見的,那么是可以起訴到法院按照財產的歸屬情況來進行判決處理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公證活動相關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解讀之三
2020-12-17企業違法法律顧問有責任嗎
2021-01-19冤假錯案取保候審可以申請國家賠償嗎
2020-12-29法定監護人有哪些
2020-12-23就業協議的有效期限怎么算
2021-03-16購買期房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25勞動關系發生事故怎么賠償
2021-02-06勞動保護費的支付標準是什么,如何保護未成年工
2021-01-21車險理陪應標準不同,被保險人是否按比例獲賠
2021-02-14人身保險的特點是什么
2020-11-12冒名頂替旅游出險 法庭判決保險公司輸了
2021-03-20藥品超出保險條款范圍 法院判決保險公司賠償
2020-11-24商業車險怎么退保,退保需要哪些材料
2020-12-13福建臺風來襲汽車被水淹了保險賠嗎
2020-12-10如何選擇合格的保險代理人
2020-12-14拆遷不想要安置房怎么辦
2020-12-10不是宅基地拆遷怎么補償
2020-12-01農村房屋拆遷如何補償
2020-12-31拆遷補償安置房買賣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1-03-07離婚后房產未分割,拆遷后動遷安置房產權應該歸誰所有呢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