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履行抗辯權,是指雙務合同的當事人在無先后履行順序時,一方在對方未對待給付以前,可拒絕履行自己債務之權。法律上設立同時履行抗辯權制度的目的,在于保護雙方當事人之間在利益關系上的公平。一方不履行自己所負義務而要求對方履行義務,在法律上看來是有悖于公平觀念的。
同時履行抗辯權并不是法律上賦予提出抗辯的一方當事人借對方沒有履行合同給付義務,來免除自己應履行合同給付義務的權利,而是將對方履行合同給付義務作為自己履行合同給付義務的條件。因此,同時履行抗辯權在功能上是使對方向自己提出的履行請求權的效力延期發生,從而在性質上是一種延期履行的抗辯權。也就是說,如果對方當事人開始履行了他的給付義務,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效力就自行歸于消滅。
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法律性質在理論上有兩種觀點。
一是交換請求權說,認為雙務合同的當事人僅享有以自己給付請求他方給付的權利,從而在訴訟上原告必須證明其本身已履行義務或無先給付義務。
二是抗辯權說,認為雙務合同當事人的請求權是相互獨立,僅其實現因他方當事人行使抗辯而互相發生牽連而已。其主要理由是基于訴訟上的考慮,當原告請求被告履行其債務時,不必證明其本身已履行對待債務。抗辯權依其性質屬于形成權,而同時履行抗辯權屬于抗辯權中的一種,是一時的抗辯權或延時的抗辯權。因此,同時履行抗辯權依其性質應由當事人來行使,法院或仲裁機構不能依職權主動適用。被告必須主張法院才能審理,否則法院無審理義務。若被告缺席,又不提出抗辯,法院應判決被告敗訴。
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法理根據是雙務合同的牽連性,合同雙方在雙務合同中,一方的權利與另一方的義務之間具有相互依存、互為因果的關系,給付與對待給付具有不可分離性。
所謂雙務合同的牽連性,分為發生上的牽連性、存續上的牽連性和功能上的牽連性。發生上的牽連性,是指一方的給付與對方的對待給付在發生上相互牽連,即一方的給付義務不發生,對方的對待給付義務也不發生。存續上的牽連性,指雙務合同的一方當事人的債務因不可歸責于雙方當事人的事由,致不能履行時,債務人免給付義務,債權人亦免對待給付義務。功能上的牽連性,是指雙務合同的當事人所負給付與對方當事人的所負對待給付互為前提,一方不履行其義務,對方原則上也不履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憲法對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如何規定
2020-12-24立約定金可以退嗎
2020-12-15抵押物不夠還款怎么處理
2021-03-17酒駕造成車禍造成傷亡怎么處理
2020-12-08網上投訴能撤銷嗎
2021-01-17夫妻離婚后,未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是否還有監護權
2021-01-12法定贍養人
2021-02-19如何理解人民調解的尊重當事人權利原則是什么
2021-01-24交通肇事喪葬費賠償標準
2021-02-12房屋的遺產繼承可以選擇放棄嗎
2021-02-04不得擔任商業銀行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情形
2021-01-09未到期的勞動合同能否解除
2021-01-17公司可以內部調動勞動合同的變更與解除嗎
2020-11-23工傷認定能否直接認定勞動關系
2021-01-12被保險人死亡后,投保人解除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0-11-10人身保險可以適用代位追償嗎
2021-02-18保險公司的押金怎么退
2020-11-072020人身意外保險死亡賠償有多少錢
2021-02-12超48小時報案保險公司不理賠
2021-01-13保險公司全險賠償范圍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