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情簡介
1999年10月11日,原告葉某在被告**西站購買到龍潭的火車票2張,票價計5元整。票面載明:南京西至龍潭,1999年10月13日335次7時12分開。10月13日上午,原告葉*清等二人持票乘上335次列車。當原告發現該列車經過龍潭站未??繒r,急忙向4號車廂列車員詢問。列車員查看車票后,答復原告:335次列車在龍潭站不停,該票系**西站誤售。列車到達鎮江站,原告下車后,急于返回龍潭,遂從鎮江乘出租汽車,于當日11時到達龍潭,汽車票價合計為15元。9月14日,原告到被告**西站要求賠償經濟損失。被告承認誤售車票,但拒絕賠償原告的經濟損失。原告遂于1999年10月29日訴至南京鐵路運輸法院,要求被告**西站賠償直接經濟損失15元。被告未作答辯。南京鐵路運輸法院經審理認為:旅客車票系原告、被告雙方訂立的旅客運輸合同。被告因疏忽誤售車票,致使原告未能及時到達目的地,并造成了經濟損失,被告應對此承擔賠償責任。該院在查明事實,分清責任的基礎上,依法進行了調解。原告、被告雙方于1999年11月10日自愿達成調解協議:被告**西站賠償原告葉某經濟損失15元,于1999年11月20日前付清
(二)思考方向
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在客運合同中,承運人應當在約定的時間、路線、地點完成對旅客的運送義務。所以本案中,被告**西站是否應當承擔對原告葉某的違約責任,就要看其是否違反了《合同法》中所規定的義務。
(三)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二百九十一條:承運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或者通常的運輸路線將旅客、貨物運輸到約定地點。
第二百九十二條:旅客、托運人或者收貨人應當支付票款或者運輸費用。承運人未按照約定路線或者通常路線運輸增加票款或者運輸費用的,旅客、托運人或者收貨人可以拒絕支付增加部分的票款或者運輸費用。
第二百九十三條:客運合同自承運人向旅客交付客票時成立,但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另有交易習慣的除外。
第二百九十九條:承運人應當按照客票載明的時間和班次運輸旅客。承運人遲延運輸的,應當根據旅客的要求安排改乘其他班次或者退票。
(四)學理分析在本案中,法院作出的**西站賠償葉某經濟損失15元的調解協議是正確的。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原告在購買車票后,按照我國《合同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的規定,客運合同自承運人向旅客交付客票時成立,但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另有交易習慣的除外。當旅客向**西站作出購買車票的意思表示時,實際上是向鐵路局發出了要約,而當**西站將車票出售給葉某時,實際上已經做出了承諾,在此時當事人雙方的客運合同即告成立了。后來,葉某按照車票上記載的時間,在**西站檢票上車,此時葉某與南京鐵路局之間的客運合同正式生效了,南京鐵路局應當按照車票上記載的時間和地點將葉某送達目的地,本案中,被告因售票時工作失誤,致使原告不能在指定的車站下車,這表明鐵路局違反了將旅客運達指定車站的合同義務,因此,被告應向原告承擔違約責任。
其次,本案中原告在被告違約的情況下,為了將損失降低到最低點采取的補救措施所支出的費用,能否請求被告賠償呢?我們認為對于這一部分費用,承運人也應當賠償。一方面,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二百九十二條的規定,承運人未按照約定路線或者通常路線運輸增加票款或者運輸費用的,旅客、托運人或者收貨人可以拒絕支付增加部分的票款或者運輸費用。
這一條的規定實際上是對《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的規定的進一步細化,《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因此在一方當事人違約時,應當采取一定的補救措施,這也成為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在客運合同中當承運人未按照約定路線或者通常路線運輸時額外增加了一部分費用,對于這部分費用,承運人不能請求旅客、托運人或者收貨人支付,而應當自己承擔這一部分費用。但對于旅客、托運人或者收貨人為了到達正常的目的地已經支付的費用能否請求承運人賠償呢?答案是肯定的,按照這一條的立法本意來說,如果因為承運人的原因未按照約定或通常路線運輸從而使旅客額外支出了一部分費用,則這部分費用應當由承運人來承擔。
在本案中,由于鐵路局的違約行為,使葉某無法按照原定的時間到達龍潭,所以其只好乘坐出租車返回龍潭,由此多支出了15元花費,對于這多支出的15元實際上是由于被告的違約行為造成的,因此被告對這部分費用的支出應當承擔責任。但同時我們還要考慮一個問題,即原告所采取的補救措施是否是適當的,合理的。至于所采取的措施是否適當、合理,應當根據《民法通則》的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來衡量,作為評判標準。我們認為本案中葉某所采取的補救措施是適當的,一方面,由于鐵路局的違約行為,致使葉某無法按照車票上記載的時間到達龍潭,但是因為鐵路運輸行業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質,被告在明知違約的情況下,無法立即采取補救措施(將原告送回指定的車站),所以當被告因違約而使原告不能實現其合同目的,而其又無法采取補救措施時,原告自己采取補救措施,并不違反公平原則。另一方面,葉某選擇出租車作為補救措施,該措施也是適當的、合理的,因為采取出租車作為補救措施所支出的費用與鐵路運輸方式的票價大體相當,因此葉某采取的補救措施是合理的。綜上所述,法院考慮到被告的違約行為以及原告采取的補救措施的合理性,作出的調解協議是正確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方事故能否構成工傷
2020-11-29請律師律師費怎么給,律師服務如何收費
2021-01-25質權實現后的價款如何處理
2021-02-17已被抵押的房產能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1-01-14車禍受傷后的索賠流程
2020-11-20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可以被繼承
2020-12-07兩高聯合出臺危險駕駛罪司法解釋
2021-02-08學校應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2021-02-28房子被抵押還能繼承嗎
2021-02-28幼兒園中層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1-03-14小區綠化“縮水”業主如何維權
2021-01-01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調解什么時候結束
2021-03-20勞動爭議案件拘留多久
2020-11-10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3-19產品質量責任保險承保哪些責任?
2020-12-04產品質量和產品責任險
2020-11-26產品責任險的由來和發展
2020-11-18保險合同必須要有保險經紀嗎
2021-03-06人身保險合同的不可抗辯條款是什么
2021-03-23肇事司機自己被撞 保險公司應否賠償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