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權侵權認定標準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由此可見,構成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通常應具備兩個要件:一是未經本人同意;二是以贏利為目的。常見的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主要是未經本人同意、以營利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做商業廣告、商品裝潢、書刊封面及印刷掛歷等。對于侵犯肖像權行為,受害人可自力制止,例如請求交出所拍膠卷,除去公開陳列肖像等,也可以依法請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影響或賠償損失等。賠償損失請求權,不以財產損害為要件。
其他法律和司法解釋對侵犯肖像權也作出一些相應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39條規定:以贏利為目的,未經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作廣告、商標、裝飾櫥窗等,應當認定為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
肖像權含義:
“肖像權”,是一種專屬于自然人的人格權。法律意義是:自然人對自己通過造型藝術或者其它形式,在客觀物質載體上的再現自己的形象(肖像)所擁有的不可侵犯的專有權。公民在自己的肖像上所體現的人格利益,是我國法律規定保護肖像權的對象。它包含基于肖像所體現出的人格利益上之精神利益和財產利益。
權利的限制
(1)政治家、影視和體育明星以及其他公共人士,在公開露面時,不得反對他人拍照;
(2)參加游行、示威和公開演講的人,因其活動目的具有公共性,則不得反對他人對上述活動拍照;
(3)有特殊新聞價值的人,不得反對記者的善意拍照。如特別幸運者或者特別不幸者、重大事件的當事人或者在場人等,均屬這種情況。
(4)嫌疑犯不得反對司法人員為司法證據目的的拍照。
(5)肖像專用權是指使用肖像來標記和表彰自己的權利,即決定是否使用、如何使用肖像的權利。未經本人同意,他人不得使用其肖像。
從上面內容可以看出,是否侵犯肖像權主要是從兩個方面確認,一是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使用肖像,二是他人一營利為目的使用肖像。肖像權是每一位國家公民享受的基本權利之一,不可侵犯他人的肖像權,每一位公民都可以拿起法律武器解決他人對自己的傷害。
肖像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侵犯肖像權的認定是怎樣的
侵犯肖像權適用著作權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發生醫療事故后的調解方式有哪些
2021-01-04無期徒刑和終身監禁的區別在哪里
2021-01-13公司延長工作時間月超過36小時如何補償
2021-01-10股權轉讓必須去工商局變更么
2021-02-02農民工工資拖欠法律怎么規定
2020-12-18網絡借貸合法嗎
2021-01-02建筑施工專屬管轄包括哪些
2021-02-14不知情的輕微碰撞算肇事逃逸嗎
2020-12-11個人婚前財產的證據如何保存
2021-02-19遺囑繼承的有效要求有哪些
2021-02-16按揭房注銷抵押登記要多久
2020-11-11擔保合同無效有幾種情況
2020-12-10被小區門禁夾斷腿,應由誰負責
2020-12-10勞動合同跟勞務協議有什么區別
2020-11-11聘用的臨時工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1-25買兒童保險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0-12-07保險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有多久
2021-02-13人身保險合同的常見條款
2021-03-20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有什么關系
2020-12-17患宮外孕不屬保險公司列舉式條款免責范圍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