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位是否要對員工工作侵權負責
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的前提是其工作人員的行為與“執行工作任務”有關。與工作無關的行為,即使發生在工作時間內,用人單位也不應承擔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如下: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8條規定:“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名義從事的經營活動,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企業法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致人損害的,應當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
3、《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條:“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二、單位對員工工作侵權負責后能否向員工追償
《民法典》并沒有規定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后是否可以向員工追償。根據實務判例,用人單位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員工進行追償。如下:
1、對于員工的侵權責任,用人單位已經承擔了賠償責任并已經支付給第三人。對于員工的職務侵權行為,用人單位一般首先要承擔賠償責任。
2、員工的侵權系其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之他人損害。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員工賠償損失。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規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工資支付暫時規定》第十六條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資部分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則按最低工資標準支付。”
?
?人身損害訴訟費用是多少
?人身損害賠償起訴狀范文
?人身損害賠償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驅逐出境屬于聲譽罰嗎
2020-11-17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021-01-20行政執法依據包括什么
2020-12-06軍人結婚需要無犯罪記錄證明嗎
2020-12-28民法典的基本構成有哪些
2021-02-16工傷賠償可直接上訪嗎
2021-02-06驗資費用的收取標準
2020-12-18傳統知識產權包括哪些
2020-12-25如何認定交通事故中的財產損失
2021-02-09二審法院發現一審法院裁定有誤如何處理
2021-03-13因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發生爭議,由誰承擔舉證責任
2021-02-22侵犯承包經營權糾紛案件是否必經行政確權前置程序
2021-01-11夫妻唯一住房可否拍賣
2021-01-18離職補償金沒給怎么辦
2020-12-27企業重組員工的經濟補償金怎么算
2020-11-22在醫療期辭退如何賠償
2020-11-13飛機延誤賠償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28國內水路、陸路貨物運輸保險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2020-12-10航班延誤保險賠償問題
2020-12-20我國保險合同解除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