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薛*華許琛通訊員粵婦權
家庭暴力亟待根治!近來,一連串的惡性家暴事件敲響了社會預防家暴的警鐘,也讓更多的人意識到,發生在家庭這個私密空間里的暴力事件正日益成為建設和諧社會的一大隱患。
為了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昨天,省政協副主席、省婦聯主席溫*子,**晚報報業集團社長黃-斌,和專家、網友一起面對面,運用集體智慧“問診”家庭暴力,并開出了制度、法律和教育幾大層面的良方。
家暴實例
母親親手把她交到老鴇手里
勞教所12%學員稱曾遭家暴
王-敏(化名),曾經是廣東省女子勞教所的一名學員,因為吸毒,她幾乎毀了自己的一生。沾染上毒品,并不是她最初的噩運。她的不幸是從父母離異時開始的,王-敏的母親因為不堪忍受丈夫的拳腳,帶著她離開了家。雖然母親性格也很暴躁,但王-敏仍然在小心翼翼中長大成人。沒想到,18歲生日剛過,母親就親手把她交到了一個老鴇的手里,全然不理會她的眼淚和反抗,王-敏由此開始了被迫的賣淫生活。因為內心的恐懼,她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愿意回家,害怕見到那個她稱之為母親的女人,甚至聽到她的聲音都會害怕得發抖……
王-敏所在的廣東省女子勞教所于日前專門進行了一個調查,該所的教育科科長陳*紅表示,在接受調查的200名學員里,79%以上的認為軀體暴力才屬于家庭暴力,她們中12%的人都表示自己曾遭遇過不同程度的家暴,但在回答“是否因此而走上違法道路”這一問題時,她們中的大多數人都選擇了“說不清楚”。王-敏就反問管教,自己的遭遇算不算家庭暴力,管教卻犯了難。
家暴施暴者往往也是受害者
“母親逼迫女兒去賣淫肯定是家庭暴力!”中國心理學會會員、心理醫生胡*之認為,王-敏母親強迫她賣淫的行為已經從軀體到精神上都對王-敏造成了傷害,是個典型的家庭暴力個案。與對施暴者一邊倒的批評不同,胡*之指出,有家暴傾向的施暴者,首先一定是個受害者。一個長期經受暴力的人,在心理上需要用一些防御方式去消除受暴的恐懼和無力感,而他們采用的方式,恰恰就是與攻擊者相同的方式。研究表明,很多兒童在遭受或者目睹了家庭成員的暴力行為后,長大后更容易成為施暴者。
胡*之說,如果受暴者能夠認識施暴者發生暴力的心理原因,給予對方更多的自尊、自信的心理補償,很多暴力行為是可以被化解和避免的。所以,他建議,在法律干預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同時,如果能夠及時加入心理咨詢的幫助,可以從根源上更好解決家庭暴力的問題,法律約束的效果也將更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轉讓質押股權由誰來擔責
2020-12-19反擔保解除的內容有哪些?
2020-11-08效力待定合同追認時效
2020-11-29離婚時男方隱匿財產,女方在離婚后可以要求多分割財產嗎
2021-03-03中止探望權程序有哪些
2021-01-18什么是家庭冷暴力,遭到冷暴力該如何處理
2020-12-31如何確定交通誤工費賠償標準
2021-03-08土地確權后如果有爭議怎么辦
2020-11-15集資房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31集資房和廉租房有什么區別
2021-03-08勞動者如何單方請求解除競業限制
2021-03-15山東省事業人員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3-13辭退實習期員工違法嗎
2020-11-16疫情耽誤上班工資怎么算
2021-01-24什么情況必須先進行勞動仲裁
2020-12-24勞動糾紛發生后調解期限是多久
2021-03-11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相關內容
2020-12-28人身保險合同變更的效力受影響嗎
2021-03-16保險合同和保險合同主體的定義是什么
2020-12-24學生意外保險理賠范圍是什么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