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土地流轉條件下農民就業問題的緊迫性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0-11-07 · 175人看過

因此,應該將工作重心從生活保障轉到就業保障,積極地探索出土地流轉條件下農民最關心、最實際、最根本的問題。從而協調好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統籌好區域發展和共同發展,兼顧好農民利益和國家利益,為實現全面小康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土地流轉條件下農民就業問題的緊迫性

按《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的規劃,2000年-2030年的30年間占用耕地將超過5450萬畝,現代農業經濟理論認為,每征用一畝地,將伴隨著1.5個農民失業。按照這樣的比例算,土地流轉下農民的數量將是非常龐大,這個群體如果得不到妥善安置將不僅不能讓國家和農民從土地流轉下獲得應有的收益,反而造成新的問題,新的矛盾,導致農村經濟發展受阻,社會建設受損以及其他嚴重影響。

農民就業問題的特征

(一)農村富余勞動力增加,普遍性失業緊迫

“十五”期間農民外出務工人數平均每年增加442萬人,2005年增加了564萬人,全國共有10824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但是,我們也要清晰地看到,目前農村潛在的剩余勞動力總量達1.8億以上,在2020年之前,平均每年大約有1000萬人需要從農村中轉移出來,任務還很重。同時,隨著2006年我國勞動力供給增量達到峰值,勞動力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加上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就業信息不充分,特別是一些限制勞動力流動的體制還沒有從根本上消除,農民進城務工面臨一系列市場和非市場的障礙。

(二)農民就業空間不足,結構性失業嚴重

前農民的文化水平較低、技術能力掌握不強,難以適應企業的技術要求,造成高素質勞動力需求與農村低素質勞動力供給脫節的矛盾,大量農民就業空間只能局限于建筑、紡織、采掘、餐飲等傳統產業,從事著簡單、繁重、辛苦、低薪的勞動。雖然近幾年政府對農產品實施鼓勵和優惠政策,但土地帶來的效益不能滿足農民的經濟需求,傳統土地就業模式已失去效應。農民在土地流轉條件下處于農村和城市就業的邊緣,結構性失業嚴重。

(三)農民就業能力較低,隱性失業較多

城鄉教育資源、教育投入嚴重不協調導致農民就業教育落后,農民無法真正融入城市就業崗位中,農民因為就業能力較低不得不回到農村;農村缺乏健全的就業培訓機構,培訓機構質量不高,難以為市場培育出真正的勞動力,有些地方完全沒有就業培訓組織,農民只好從事簡單的行業;農民獲得的就業信息不足,沒有完善的就業信息服務站,不能及時把握最新、最準確的就業信息,而且服務站的管理者難以做到公平公正,農民既不能從就業部門獲得就業信息,也不能從互聯網獲得就業機會,只能靠親戚朋友介紹或在家等待就業機遇。

農民就業問題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土地流轉條件下農民跟蹤分析機制

土地流轉條件下農民跟蹤分析機制的具體內容應包括:土地流轉帶給農民的風險分析;農民生活條件在土地流轉前后比較分析;農民政治參與意識分析;農民社會保障分析;農民就業問題分析;農民住房安置分析。

(二)加強農民技能培訓

加快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和有專長、有技能的各類專門人才是解決農民就業問題的重點工作。一是健全完善培訓政策,對農民參與職業技能培訓的,各級財政要給予補助,有條件的地方要實行免費培訓。二是加強培訓基地建設,優化配置培訓資源,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特點,培育形成一批優勢專業和特色工種,滿足市場用工需求。加快建設一批培訓示范基地,鞏固和創建一批勞務培訓和輸出品牌。加強對培訓機構信用等級評定和專兼職教師持證上崗制度建設,提高培訓服務水平。三是積極實施“訂單式”培訓,提高培訓針對性和實用性,提高農民培訓后的就業率。

(三)強化農民就業觀念宣傳教育(劃重點)

要引導和教育農民轉變就業觀念,提高自謀職業、競爭就業的自覺性和創造性,積極主動地參與市場化就業。做好農村義務教育、成人教育,培養農民愛學習、愛勞動、愛生活的良好習慣,宣傳就業對于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條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農民懶惰的就業心態。積極鼓勵農民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宜工則工,宜商則商,淡化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情節,逐步把就業方向轉向其他行業,自謀職業的農民應享受有關稅費及信貸方面的優惠政策,制定和完善關于鼓勵支持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政策,鼓勵農民通過非全日制、臨時性、季節性工作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實現就業,支持一時找不到就業門路的農民發揮其農業生產技能,承包經營農業園區、基地等,繼續從事種養業,千方百計改變農民就業觀念。

(四)推進城鎮化進程構建農民就業載體

近年來,鄉鎮企業經濟總量躍上新臺階,社會貢獻特別是對農民就業和增收的貢獻進一步擴大,2005年全國鄉鎮企業從業人員達14180萬人,占全國農村勞動力的比重達到26%左右;2005年農民人均從鄉鎮企業獲得勞動報酬達110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4%左右。鄉鎮企業要重點在以下兩個方面“突圍”:從產業上來看,要大力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在城鎮化進程中,發展鄉鎮經濟既要選好產業,又要搞好空間布局,發揮聚集經濟效益。同時加強縣城和重點鎮建設,縣城和重點鎮是城鎮體系的重要連結點,是城市和廣大農村的聯系橋梁,加強這個級別的城鎮建設,提高其人口、產業等方面的承載能力,對于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具有重要的意義。

(五)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拓展農村內部就業

我國農業的優勢產業是勞動力密集型及技術密集型產業,如蔬菜、水果、畜牧產品和水產品等,這些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我國應以優化品種結構和質量、增加效益為中心,大力調整農產品結構,積極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的農業,開發占用勞動力較多的、高附加值的特色品種,加快發展畜牧業和水產業,努力挖掘農村內部的就業潛力。要抓住新農村建設的大好機遇,利用農村剩余勞動力和農閑時節,政府出錢,農民出力,掀起一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新高潮,既可以解決農業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又可以擴大內需,推動經濟增長,更重要的是為以后農村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六)健全宏觀調控完善農民就業環境

一是要落實工作責任,各級政府要把促進農民就業創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并對農民就業作出硬性規劃,在一定的年限里解決農民就業指標。二要成立就業服務機構,負責對就業的管理與服務,及時把就業信息傳達下去,提供有利于就業的大環境。三是構造有效、暢通的信息服務網絡,在目前城市勞動力供需矛盾加劇,農民城市化就業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建立勞動力市場和農民之間的雙向溝通網絡就顯得尤為重要和珍貴。四是建立農民失業保險制度,完善的失業保險體系是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標志,它在社會經濟的運行中起著“減震器”和“安全網”的作用。五是完善勞動法律體系,加強對農民就業權益的保護,我們現已有大量關于勞動關系的法律法規,對勞動者合法權益保護的法律制度已漸成體系,但是在保護農民工的權益方面,勞動法律制度方面存在諸多問題,應盡快出臺《促進就業法》、制定新的《工資支付辦法》、制定《勞動爭議處理法》、修訂《工會法》等,為農民就業打下堅實的制度環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汪勝

汪勝

執業證號:

15110200410440207

四川融眾律師事務所

簡介:

汪勝律師于1995年參加全國律師資格考試,取得律師資格,2004年開始律師執業,現為四川融眾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合伙人,至今已有20余年法律實務經驗。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汪勝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军事| 大埔县| 漯河市| 望都县| 修文县| 五河县| 浮山县| 林周县| 巴青县| 鄂伦春自治旗| 启东市| 芒康县| 滦南县| 玉门市| 南和县| 东明县| 三都| 东阿县| 绥化市| 榆林市| 娱乐| 溧水县| 眉山市| 临洮县| 时尚| 舒兰市| 河北省| 丹阳市| 新巴尔虎左旗| 自贡市| 洱源县| 玛多县| 田林县| 理塘县| 普兰县| 冷水江市| 嘉善县| 海阳市| 仁寿县| 乌鲁木齐县| 四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