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假冒偽劣商品罪尚未銷售會如何處罰?
我國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銷售金額5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20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的,處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50萬元以上不滿200萬元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200萬元以上的,處15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二、構成要件
1、主體
作為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的犯罪主體,依據刑法的規定,既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單位。而單位既可以是合法成立的,也可以是未經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非法單位。無論是合法成立的,還是非法成立的,不影響單位構成犯罪。作為個人犯本罪的,為一般主體,即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可成為本罪的主體。當然不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人不能成為本罪的主體。
2、主觀方面
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為故意犯罪,要求行為人對其生產、銷售的偽劣商品在主觀上必須是出于明知。所謂明知,是指行為人在主觀上已經確實知道生產、銷售的物品屬于偽劣商品或者根據客觀證據、情形證明行為人確實可能知道其所生產、銷售的物品是偽劣商品而不是其他物品的情況。“明知”不等于“確知”。只要根據客觀實際情況,結合行為人主觀情形,證實行為人在主觀上出于能明知而且可能明知而行為人不能否認即可。根據本類犯罪的性質和實際生活中的發案情況,本類犯罪主體在主觀上大都具有謀取非法經濟利益之目的。過失不構成本類犯罪。如果行為人對其生產、銷售的偽劣商品不是出于故意,而是由于生產技術水平達不到要求或者受他人欺騙等完全客觀原因導致行為人對其生產、銷售的偽劣商品在主觀上出于過失,而非出于故意的,則行為人不構成本類犯罪。
3、客體
本類犯罪的犯罪客體為復雜客體,因行為人所生產、銷售的偽劣商品的品種、性質、用途不同,其所侵犯的具體復雜客體有所不同。例如: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犯罪客體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和消費者的財產權;生產、銷售假藥罪、劣藥罪的犯罪客體是藥品管理制度和消費者的財產權、人身權。在這些生產、銷售偽劣商品所侵犯的復雜的犯罪客體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犯罪客體,決定著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的類罪性質,其他犯罪客體處于次要地位。因此,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屬于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犯罪范疇,屬于經濟犯罪,而非屬于有關侵犯財產權犯罪,或者侵犯人身權利犯罪或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如果商標注冊完畢后有銷售了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或者是未經允許就隨意使用他人的商標都是屬于侵權行為的。企業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注冊自己的商標,同時在使用商標的過程中也是要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如果有商標侵權的行為后也是可以通過訴訟方式來解決。
假冒注冊商標如何處罰?
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要如何處罰
怎么對假冒注冊商標罪進行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執行的房產是否可以保全
2020-12-18擔保公司搶車警察追回的案例分析
2021-03-14幾個人以上打架算是涉黑
2021-02-17父親被判刑可以申請變更撫養權嗎
2020-12-19撫恤金能否被強制執行
2020-11-16學生在學校搬桌子受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8按揭房辦理房產證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0入職半天就走的原因是什么
2021-03-05什么是勞動合同,簽訂勞動合同應當符合哪些條件?
2021-01-07勞務派遣合同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差別
2020-12-13勞務分包合同雇主是否可以免責
2021-03-23實習期間公司解散需要賠償嗎
2021-02-13雇傭關系能申請工傷嗎
2021-01-09由一張車票所引發的保險官司
2020-12-22開車自殺死亡是否屬于保險賠償范圍
2021-02-03如何進行保險理賠保險公司可以免責的情形
2020-11-23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審理過程中應當注意哪些法律問題
2021-01-12保險業務規則和保險組織機構管理規定的行為有哪些
2021-02-26意外保險理賠需要的手續有哪些
2020-12-25投保人可以選擇重復保險嗎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