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1、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的;
2、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十五萬元以上的;
3、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不滿五萬元,但將已銷售金額乘以三倍后,與尚未銷售的偽劣產品貨值金額合計十五萬元以上的。
在認定有關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時,必須具體分析行為人所生產、銷售的偽劣商品的種類、性質、用途,并以此來確定其犯罪成立在客觀上所要求的構成要件,從而科學而又準確地界定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做到定罪準確,量刑適當,罰當其罪。
二、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怎么判刑?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三、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的犯罪主體是什么?
作為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的犯罪主體,依據刑法的規定,既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單位。而單位既可以是合法成立的,也可以是未經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非法單位。無論是合法成立的,還是非法成立的,不影響單位構成犯罪。作為個人犯本罪的,為一般主體,即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可成為本罪的主體。當然不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人不能成為本罪的主體。
綜上所述,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危害群眾健康,對于這種行為,一旦構成犯罪,就要追究責任主體的刑事責任。根據司法解釋,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數額在五萬以上,或者未銷售貨值十五萬以上,就可以立案,對于企業犯罪的,對負責人判刑,并對企業判處罰金。
購買到假冒偽劣商品該怎么辦?
非法銷售偽劣產品罪的量刑是怎么規定的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既遂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現役軍人結婚未審查違法嗎
2020-12-13民法典是否包括知識產權
2020-12-16強制傳喚找不到人怎么辦
2021-03-07中止探望權如何行使
2020-12-06兒子開公司能多要贍養費嗎
2020-11-26留置權適用占有改定嗎
2021-01-26未成年給主播刷禮物、打賞有效嗎
2020-11-30什么叫交通事故認定書
2020-12-22北京工資超過多少扣個人所得稅
2020-12-08勞動者維權要提供證據嗎
2020-11-15再保險合同業務有哪些
2020-12-13未按期交費保險公司可以不賠償嗎
2020-12-29保險車輛出險后理賠的基本步驟是什么
2021-02-14違反保險法關于保險業務規則有哪些
2020-12-02返還土地出讓金的相關稅務怎么處理
2021-01-18承包土地互換合同怎么寫
2021-02-112020棚改項目的拆遷補償方案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30在征地公告發布前種樹能不能獲得拆遷補償
2021-02-18購買拆遷安置房時沒房產證怎么辦
2021-02-06江蘇關于做好關閉破產國有企業職工安置方案審核工作的通知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