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協議拆遷是否有法律依據
依據我國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的規定,協議拆遷是有法律依據的,拆遷人與被拆遷人協商好補償的問題后,就可以簽訂拆遷補償協議。
相關法律規定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第二十五條 房屋征收部門與被征收人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就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用于產權調換房屋的地點和面積、搬遷費、臨時安置費或者周轉用房、停產停業損失、搬遷期限、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補償協議。
補償協議訂立后,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補償協議約定的義務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第二十六條 房屋征收部門與被征收人在征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由房屋征收部門報請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按照征收補償方案作出補償決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圍內予以公告。
補償決定應當公平,包括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有關補償協議的事項。
被征收人對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二、協議雙方身份出現法定無效的情形
由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及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具有辨別自身行為的能力,所以拆遷方與其簽訂的拆遷協議,全部無效。
(一)無民事行為人及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簽訂的拆遷協議
按照《民法通則》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指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或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指包括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
實踐中,和未成年人簽訂的情況比較罕見,常見的往往是與老年人簽訂,有的老年人事后被證明已患老年癡呆癥。所以此類情形下簽訂的協議全部無效。而更離譜的則是,拆遷人往往不與房屋所有權人簽訂拆遷協議,即拆遷人常常會與被拆遷人的親戚、朋友簽訂拆遷協議,這樣簽訂的協議也是無效的。
(二)沒有辦理有關拆遷手續就簽訂拆遷協議
在拆遷協議簽訂的過程中,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作為拆遷人時,沒有辦理有關拆遷手續,即不具有拆遷資格時,簽訂的協議應當被認定為無效。
實踐中拆遷方往往為趕進度,在法定手續不齊全的情形下與被拆遷人簽訂協議,這種情形下所實施的拆遷行為應當被確認無效,可以請求法院確定協議無效。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的規定,協議拆遷是有法律依據的,拆遷人與被拆遷人協商好補償的問題后,就可以簽訂拆遷補償協議。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下班后在公司宿舍摔傷算工傷嗎
2021-01-03偽造協議合同屬于合同詐騙嗎
2021-01-04不適用死刑情形有什么
2021-01-10侵犯病人隱私權包括哪些
2020-12-15商標近似判斷準則是什么
2020-11-11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有幾種法定情形?
2021-01-19簽訂贈與合同應注意哪些
2020-12-18請問父母有退休金能否申報贍養
2021-01-20醫療后又工亡如何賠償
2020-12-27房屋中介交易應該注意什么
2021-03-01工傷事故等級有哪些
2021-01-08人身保險監管什么意思
2021-02-07保險合同糾紛案例分析有什么
2021-02-21網絡保險的重要性
2020-11-13保險公司不按時理賠怎么投訴
2020-12-10保險公司賠付不及時,需要賠償其損失嗎
2021-01-22汽車沒買保險交警查到會怎樣處理
2021-02-26對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的資格有什么條件
2020-12-18保險理賠需要什么資料
2021-02-28承包合同與租賃合同的區別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