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在離婚時,因對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所負的債務未作處理,或者在離婚后產生的因原財產處理、子女撫養所負的債務,形成離婚后的共同債務。
具體情形如:(1)離婚時雙方未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共同所負債務作出處理,離婚后債權人主張權利的;(2)夫妻雙方的離婚協議或者人民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雖已經對夫妻財產分割問題作出處理的,但離婚后債權人就夫妻共同債務向男女雙方主張權利的;(3)離婚后因就分割原夫妻共同財產所必須支付的費用,如共同委托的評估費、鑒定費、過戶費等財產處理費;(4)因撫養子女或行使子女監護權,未成年子女侵犯他人權益所致的債務,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58條規定:“夫妻離婚后,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權益的,同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確有困難的,可以責令未與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共同承擔民事責任。”
以逃避債務為目的約定由個人承擔的債務,對債權人是否有效
根據婚姻法規定,夫妻雙方可以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同樣,夫妻也可以約定雙方的共同債務由個人承擔,此是雙方當事人的自由意思表示,該約定也對雙方具有約束力,但是對債權人并不具有約束力。因為按照我國婚姻法的立法精神,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雙方如無特別約定,夫妻財產適用法定的所得共有制,夫妻對共同債務都負有連帶清償責任。這種連帶清償責任,根據“債務的轉讓得經債權人同意”的民法精神,不經債權人同意,債務人之間無權自行改變其性質,否則將會損害債權人的利益。因此,夫妻之間離婚時對財產的分割,只能對彼此內部有效,不能向外對抗其他債權人。所以,債權人仍然有權就原夫妻所負共同債務向原夫妻雙方或者其中任何一方要求償還。而以逃避債務為目的約定由個人承擔的債務,更是屬于“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無效民事行為,因而不具有法律效力。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精神,當事人的離婚協議對債務作出約定,或者人民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已經對夫妻財產分割問題作出處理的,雖然約定其共同債務只由一方承擔,但債權人仍有權就夫妻共同債務向男女雙方主張權利。
一方就共同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后,基于離婚協議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書向另一方主張追償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南京房產公證手續是怎樣的
2021-03-25軍人離婚與普通人離婚有何異同
2021-03-09請律師打離婚需要多少律師費
2020-11-23怎樣打離婚官司,律師怎樣協助調解離婚
2021-03-17網絡語言攻擊能定罪嗎
2021-02-09交通事故誤工費怎樣求償
2021-03-21擔保可以采用哪幾種方式,簽訂擔保合同時要注意什么
2020-11-14辭職在下個月發工資合法嗎
2021-01-24幼童在火車站內玩耍被列車軋傷致殘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2021-02-22土地確權后如果有爭議怎么辦
2020-11-15轉換和回購的核算方法有哪些
2021-02-22房產土地贈與免稅嗎
2021-01-25單位集資房轉讓合同應該怎么寫
2021-02-19競業限制補償金怎么領取
2021-01-23內部調崗定義
2020-12-28買的分紅型保險,可以理賠嗎
2020-12-29學生意外保險理賠的條件有哪些
2021-03-21保險理陪的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17保險公司拒賠怎么起訴
2021-03-15提高保險理賠效率主要有幾種方法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