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業的高度發展以及人為的破壞濫用,導致了全球性的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三類危機。其中的環境污染已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不僅如此,還嚴重破壞了全球的生態系統。對于環境污染的認識,大家恐怕只知道它的危害很大,但具體什么危害卻又說不上來。那么,環境污染包括哪些危害呢?
一、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人需要呼吸空氣以維持生命。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約2萬多次,吸入空氣達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氣對人體健康有直接的影響。
大氣污染物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表現為呼吸系統受損、生理機能障礙、消化系統紊亂、神經系統異常、智力下降、致癌、致殘。 比如,1952年12月5~8日英國 倫敦 發生的煤煙霧事件死亡4000人。人們把這個災難的煙霧稱為"殺人的煙霧"。據分析,這是因為那幾天倫敦無風有霧,工廠 煙囪 和居民取暖排出的廢氣煙塵彌漫在倫敦市區經久不散,煙塵最高濃度達4.46毫克/m3, 二氧化硫的日平均濃度竟達到3.83毫升/m3。二氧化硫經過某種化學反應,生成硫酸液沫附著在煙塵上或凝聚在霧滴上,隨呼吸進入器官,使人發病或加速慢性病患者的死亡。這也就是所謂的光化學污染 。
由上例可知,大氣中污染物的濃度很高時,會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狀惡化,甚至在幾天內奪去幾千人的生命。其實,即使大氣中污染物濃度不高,但人體成年累月呼吸這種污染了的空氣,也會引起慢性支氣管炎 、支氣管哮喘 、肺氣腫及肺癌等疾病。
二、環境污染與癌癥:
大量研究資料表明,環境污染是導致癌癥發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依靠全社會的力量,采取綜合措施、有效地治理環境污染,是癌癥綜合預防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對植物危害:
大氣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對植物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當污染物濃度很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急性危害,使植物葉表面產生傷斑,或者直接使葉枯萎脫落;當污染物濃度不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慢性危害,使植物葉片褪綠,或者表面上看不見什么危害癥狀,但植物的生理機能已受到了影響,造成植物產量下降,品質變壞。
四、天氣氣候影響:
大氣污染物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①減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量:從工廠、發電站、汽車、家庭取暖設備向大氣中排放的大量煙塵微粒,使空氣變得非常渾濁,遮擋了陽光,使得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量減少。
②增加大氣降水量:從大工業城市排出來的微粒,其中有很多具有水氣凝結核的作用。
③下酸雨:有時候,從天空落下的雨水中含有硫酸。這種酸雨是大氣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經過氧化形成硫酸,隨自然界的降水下落形成的;硫酸雨能使大片森林和農作物毀壞,能使紙品、紡織品、皮革制品等腐蝕破碎,能使金屬的防銹涂料變質而降低保護作用,還會腐蝕、污染建筑物。
④增高大氣溫度:在大工業城市上空,由于有大量廢熱排放到空中,因此,近地面空氣的溫度比四周郊區要高一些。這種現象在氣象學中稱做"熱島效應"。
⑤對全球氣候的影響:2010以來,人們逐漸注意到大氣污染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問題。經過研究,人們認為在有可能引起氣候變化的各種大氣污染物質中,二氧化碳具有重大的作用。二氧化碳能吸收來自地面的長波輻射,使近地面層空氣溫度增高,這叫做"溫室效應"。有的專家認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若干年后會使得南北極的冰熔化,導致全球的氣候異常。
環境污染主要是危害了人體的健康、導致了癌癥的發生(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對植物產生了不可避免的危害,以及嚴重影響了天氣氣候。由此可見,環境污染的危害之大,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正常生活。如果大家想要更全面的了解環境污染,可以咨詢相關人士。
環境污染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環境污染賠償與一般民事賠償區別有哪些
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的舉證責任誰承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離婚案件中夫妻共同債權債務處理之我見
2021-01-27執行異議司法解釋
2021-01-13兩人共同出資買房私下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1是否在保密或競業限制協議執行期
2021-02-06離崗多久才能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27倉儲合同中違反有效承諾合同是否能成立
2020-12-03什么是單位集資房
2021-02-17簽勞務合同有什么待遇
2021-03-18要求確認勞動關系對時效有要求嗎
2021-02-03公司倒閉無定期懷孕員工怎么賠償
2021-03-04人壽保險合同是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0-12-26人壽保險理賠的過程
2020-11-15機動車免除責任的確定有哪些標準
2021-03-02保險合同的終止問題有哪些
2021-03-12人身保險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
2021-01-10無效保險合同
2020-11-29撞了自家人也能獲得保險理賠
2021-02-05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七十條
2021-01-30固定資產火災保險事務處理規則
2021-01-01當心!保險代理人的五句話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