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意施惠第三人損害賠償金由誰支付?
好意施惠第三人損害賠償金由好意施惠者支付,好意施惠的施惠方,因其故意或過失侵害他方的權利,原則上仍應就其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負損害賠償責任,但過失應就個案進行合理認定。如讓親友搭乘順車,施惠人駕車違規發生車禍致搭車人受傷,仍應依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的規定負損害賠償責任。有觀點認為,好意施惠屬于“無償”,應于施惠人于故意或重大過失情形下負損害之責。王澤鑒先生認為:好意施惠關系,尤其是在搭便車的情形,好意施惠的施惠人原則上仍應就其“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負損害賠償責任,惟過失應就個案合理認定之。對他人生命身體健康的注意義務,不能因其為好意施惠而為減輕,將其限于故意事重大過失。王先生的觀點值得贊同。
二、好意施惠的判斷標準
以意思表示為要素,因意思表示而發生一定私法效果的法律事實。如買賣、借款、承攬合同等,都以意思表示為要素。
法律行為雖以意思表示為要素,但人基于內心的意思而發生的行為,未必都是法律行為。法律行為的意思表示,人基于內心欲發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意思,而表示在外的行為。
與法律行為不同,好意施惠的行為也是基于一定的意思而表示在外的行為,但行為人不具有發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效果意思。債的關系與好意施惠關系之間的主要區別在于是否具有負法律上義務的意思。但在實務中,經常難以區分,通常有償的約定應當認為是債的關系;而無償的約定,應當看受益人的相對人,對該約定有無特別利益而定,如借貸、贈與、委任、寄托等。若當事人并無受其約定拘束之意,則為好意施惠關系,邀請友人散步或參加宴會等。在無償的約定情形,當事人究竟有無受拘束之意,亦即究竟意在成立合同,或僅為好意施惠關系,應解釋當事人的意思,斟酌交易習慣與誠實信用原則及當事人的利益,從相對人的觀點加以認定。
好意施惠的行為并非是以獲得經濟報酬為目的的,而是想要與他人建立一個良好的關系,雖然在其施惠時可能并沒有想要侵犯他人的權利,但是無疑之中可能會致使他人受到損失,此時若是其不能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就一定需要支付相應的經濟賠償金。
如何區別贈與合同與好意施惠?
交通事故中好意施惠方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施惠發生損害施惠人是否承擔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租賃中介收費標準,房屋中介費用如何收取
2020-11-20征地一般程序
2020-12-04只有土地證的租賃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15殘疾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嗎
2020-11-11給別人做擔保算負債嗎
2021-03-10債權受讓人是什么意思
2020-11-21開遠光燈出車禍誰負責
2020-12-19以占有改定方式設立動產質權有效嗎
2021-03-05雇傭運輸毒品從犯會怎么判
2021-02-16涉外企業能否作為合同主體
2021-03-04承攬人、定做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1-26房屋中介收費要求有哪些
2021-01-08關于不辭而別員工的處理建議
2021-02-05怎么對抗政府非法征地
2021-02-17追索勞動報酬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2-03連續工作滿十年中連續的理解
2021-02-17被公司辭退可以拒絕嗎
2020-11-15如何選擇定期壽險或終身壽險
2020-12-22海洋貨物運輸保險案例:貨運保險糾紛案
2021-03-10投保家庭財產保險應當考慮哪些事項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