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別人用微信侵犯我名譽權應該怎么辦?
別人用微信侵犯我名譽權應該到民事法院當中來進行一定的訴訟,《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 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適用上述規定外,還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由此我們可知,侵害名譽權的處罰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判決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賠償損失,以及主張精神損害撫慰金。
二、侵害名譽權立案標準是什么?
1、行為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并為第三人知悉。侵權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為。所謂侮辱是指以語言或行為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既可以以口頭方式進行,也可以以行為方式進行。其表現形式是將現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損于人的社會評價的事實擴散、傳播出去,以詆毀他人的名譽,讓其蒙受恥辱,可以稱之為“以事生非”。
2、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從法理上講,對于公眾人物提起的名譽侵權之訴,在主觀過錯方面的考察,應當以行為人是否具有實際惡意為標準,沒有實際惡意的行為,即使確實損害了公眾人物的名譽,也不應認定為侵權。這種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仍然積極追求這種結果的發生。情節嚴重的,將會構成侮辱罪或誹謗罪。過失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但由于疏忽大意或過于自信等而使損害后果發生。比如醫院未經患者同意,無意中公布了患者患有淋病、梅毒、麻風病或艾滋病等病情信息,使患者名譽受到損害。無論故意或過失,只要侵權人在主觀上有過錯,并在客觀上造成他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即屬于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
3、被侵害的對象應當是特定的人。所謂特定的人是指某個具體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沒有特定的人,則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謂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學作品在描寫中對特定的人進行了侮辱或誹謗,雖然使用的是代號或假名,但讀者一看便可知曉其所指的對象是誰,這顯然不能因其使用代號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權。因此,如果所指定的對象是特定環境、特定條件下的具體人,即使沒有指名道姓,同樣可以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
在日常生活中,微信它是用來進行一個社交的,我們可以通過微信來發布一些事項,也可以跟他人進行一個聊天,但是絕對不能夠用來做一些違法的事情,比如說侵犯他人的名譽權,否則我們將保護這樣的一種訴訟的權利。
侵犯名譽權到哪里起訴?
侵犯名譽權起訴狀格式
名譽權侵犯糾紛賠償數額怎么確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犯罪客體如何分類
2021-02-01管轄權異議上訴被駁回怎么處理
2020-12-31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
2021-03-24股權變更提交資料后能否撤銷
2021-02-18集體企業改制后對職工如何安置
2020-12-08現在房產抵押好貸款嗎
2021-02-04被擔保合同是什么
2020-11-17接管期限可以延期嗎
2020-11-08物業有權利拆除違建嗎
2021-03-12工作多久視為建立事實勞動關系
2020-11-24已懷孕的女職工,自行離開有毒工作崗位被解聘,怎么辦?
2020-11-11壽險怎樣購買,購買壽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30團體意外險條款內容有哪些
2020-11-23我所主任作為大連律協連任的金融保險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組織召開本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委員工作會議
2020-11-28大貨車盲區肇事未發現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26保險公司變更出資人股權轉讓審批是怎么進行的
2021-02-04保險公司保證金退還時間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0保險合同能否查封
2021-01-01什么是自留地
2021-01-05胎兒能否享受征地拆遷補償安置政策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