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別人用微信侵犯我名譽權應該怎么辦?
別人用微信侵犯我名譽權應該到民事法院當中來進行一定的訴訟,《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 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適用上述規定外,還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由此我們可知,侵害名譽權的處罰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判決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賠償損失,以及主張精神損害撫慰金。
二、侵害名譽權立案標準是什么?
1、行為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并為第三人知悉。侵權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為。所謂侮辱是指以語言或行為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既可以以口頭方式進行,也可以以行為方式進行。其表現形式是將現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損于人的社會評價的事實擴散、傳播出去,以詆毀他人的名譽,讓其蒙受恥辱,可以稱之為“以事生非”。
2、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從法理上講,對于公眾人物提起的名譽侵權之訴,在主觀過錯方面的考察,應當以行為人是否具有實際惡意為標準,沒有實際惡意的行為,即使確實損害了公眾人物的名譽,也不應認定為侵權。這種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仍然積極追求這種結果的發生。情節嚴重的,將會構成侮辱罪或誹謗罪。過失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但由于疏忽大意或過于自信等而使損害后果發生。比如醫院未經患者同意,無意中公布了患者患有淋病、梅毒、麻風病或艾滋病等病情信息,使患者名譽受到損害。無論故意或過失,只要侵權人在主觀上有過錯,并在客觀上造成他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即屬于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
3、被侵害的對象應當是特定的人。所謂特定的人是指某個具體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沒有特定的人,則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謂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學作品在描寫中對特定的人進行了侮辱或誹謗,雖然使用的是代號或假名,但讀者一看便可知曉其所指的對象是誰,這顯然不能因其使用代號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權。因此,如果所指定的對象是特定環境、特定條件下的具體人,即使沒有指名道姓,同樣可以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
在日常生活中,微信它是用來進行一個社交的,我們可以通過微信來發布一些事項,也可以跟他人進行一個聊天,但是絕對不能夠用來做一些違法的事情,比如說侵犯他人的名譽權,否則我們將保護這樣的一種訴訟的權利。
侵犯名譽權到哪里起訴?
侵犯名譽權起訴狀格式
名譽權侵犯糾紛賠償數額怎么確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員工弄虛作假如何處罰
2020-12-16網上傳播隱私信息如何處理
2021-03-11第三方支付的各方主體都有誰
2021-01-03違章收到信息多長時間處理
2020-12-29父母朋友能否成為該子女的監護人
2020-12-03治安拘留十天可以保釋嗎
2021-01-11前夫的贍養費能作為收入證明嗎
2020-11-19請求中國協助送達傳票,代表對效力的承認嗎
2021-01-02產假期間公司裁員如何賠償
2020-11-30離退休多少年不能中止合同
2020-12-14勞動爭議仲裁庭審被申請方聯系不上怎么處理
2021-01-17壽險理賠的材料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5單位沒有交生育保險能不能享受到利益
2020-11-08保險代理人的類別可以分為哪幾種
2021-03-01撞傷牙齒鑲牙在意外傷害險的理賠范圍呢嗎
2020-12-22變額年金 VariableAnnuity
2021-03-07目前在我國已開展的人身保險有哪些險種?
2021-03-08標準體
2021-01-09土地承包合同有除斥期嗎
2021-03-03土地出讓配套費的計算是怎樣的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