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強制拆遷是什么
現行法定條例下的行政強拆是指由開發商或者拆遷公司等主體持有拆遷許可證進行的強制拆遷。
一、行政強制拆遷的廢除
2011年1月1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草案)》,取消行政強制拆遷。強制拆遷與否擬全部由法院作出裁決,行政部門不再具有強拆決定權。
二、行政強拆-拆遷許可證
現行的制度設計,政府是作為中間人,由拆遷人即開發商向政府申請拆遷許可,獲批后由開發商實施拆遷。而成為拆遷主體的開發商,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往往盡可能壓縮拆遷補償,加快拆遷進度,致使部分地區惡性事件時有發生。而按新條例,政府今后將被推至前臺,開發商、拆遷公司則不能再參與搬遷。
拆遷許可證淡出舞臺,并非說強拆就不存在了。有時強制拆遷是必須的,但前提是為了公共利益,且由人民法院來制約和監督政府,以維持博弈的平衡。也就是說,以后政府不能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要強拆必須先向人民法院申請。理論上,人民法院既非利益主體,相對超脫獨立,執行程序應該更公正。
但這里有兩個問題:一是公共利益的界定。在土地財政當家的情況下,政府能否真正維護公共利益,取決于其能否超越自身利益。如果政府陷于自身利益無法自拔,公共利益只能是鏡花水月。二是,司法是否獨立,人民法院能否不受行政掣肘。而這一點,現實可能不容太過樂觀。
如果說非法強拆乃至暴力拆遷事件,是一座陰森恐怖的大殿,那“行政強拆”就是支撐它的大梁,同時又是一根扎人的刺。如何拆掉這根梁,拔除這根刺,除了理論上的人民法院制衡,司法獨立外,民眾監督也必不可少。
那些披著“公共利益馬甲”的強拆,也總是難逃民眾的火眼金睛。因為對公共利益最有發言權的是公眾。我們要讓利益各方充分表達意見和訴求,通過民主辯論,形成共識。然后按照社會福利、整體收益最大化原則,或者說按照資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原則,作出的決策才不偏離公共利益原則。
紛繁的利益格局、多元的利益訴求,可能讓執政者出現行政理性的迷失。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最優的辦法就是對權力的分化和約束。尊重公民權益,應體現為一套公民與政府平等主張權利的制度設計。希望新拆遷條例,能讓我們看到這樣的平等與希望。
以上內容就是小編對“行政強制拆遷是什么”問題進行的解答,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外國投資者參與經營者集中要接受審查嗎
2021-02-06股權托管中心能轉讓股權嗎
2020-11-11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有哪些規定
2021-01-13小車與自行車相撞,自行車受傷了誰的責任
2021-02-05老人需要有監護人嗎
2021-03-22生活不困難也能索要贍養費嗎
2020-11-28員工打架能直接開除嗎
2021-03-14保障性住房能抵押貸款嗎
2021-02-10擔保合同能口頭簽訂嗎
2020-11-10人死了租地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14未辦理結婚手續的財產問題
2021-03-05夫妻關系房產過戶需要什么手續
2020-11-12上班途中遇車禍,公司賠21萬
2020-12-06住房公積可以取出來嗎
2020-12-12什么是哺乳期?女職工在哺乳期享受哪些特殊勞動保護?
2021-02-20轉業軍人喪葬費怎樣拿
2021-03-21實踐中 如何認定勞動關系解除的時間
2021-02-18勞動仲裁什么情況才不立案
2021-03-11人身保險合同中代簽字應注意什么
2020-12-10保險公司合同變更 第三者責任險賠付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