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聾啞人拐賣兒童屬于犯罪嗎?
顯然是屬于犯罪的,聾啞人也是可以作為犯罪主體來認定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 拐騙兒童罪是以欺騙,引誘或者其他方法,使不滿14周歲的男,女兒童脫離家庭或者監護人的行為。
“拐騙”,主要是使用欺騙、利誘或者其他手段,將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帶走。“脫離家庭或者監護人”是使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家庭或者離開父母或其他監護人,致使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監護人不能繼續對該未成年人行使監護權。依據中國《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監護人”,是未成年人的父母以及其他依法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以及其他合法權益的人。
二、主要特征
本罪具有如下特征:
1.犯罪的客體是他人的家庭關系和兒童的合法權益.侵犯的對象是不滿14周歲的男女兒童.
2.在客觀方面表現為拐騙不滿14周歲的男女兒童脫離家庭或者監護人的行為.所謂拐騙,即指使用欺騙,引誘等方法將兒童弄走,使之脫離家庭和監護人.
3.在主觀方面是出于直接故意.犯罪的目的大多是為了收養,有的也可能是供自己使喚,奴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2條規定,拐騙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家庭或者監護人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采用蒙騙、利誘或者其他方法,使兒童脫離自己的家庭或者監護人的行為。所謂拐騙,可能是直接對兒童實行,也可能是對兒童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實行。拐騙的手段是多種多樣。比如,給兒童愛吃的食物、喜愛的玩具、好看的衣服以及帶去玩耍等,騙取兒童的好感后將其拐走。對兒童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則往往是以獻殷勤、假意幫助照看孩子、表示喜愛兒童等手段騙取信任后,尋找機會將兒童騙走或者將嬰兒偷偷抱走。總之,使用各種手段拐騙兒童脫離家庭或者監護人,是拐騙兒童罪在客觀方面的重要特征。
我國法律上對于拐賣兒童的犯罪事實判罰是非常嚴重的,因為拐賣兒童行為顯然對社會的安全穩定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公民在發現聾啞存在拐賣兒童的情況下,可以立即向公安機關報警,并配合做好調查取證工作,堅持打擊犯罪行為。
拐賣兒童罪有哪些加重處罰的情形
拐賣兒童罪和拐騙兒童罪有什么區別?
拐賣兒童罪的起訴期是多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沒合同口頭協議工資怎么索賠
2020-11-25企業營業執照吊銷職工仍可申請工傷嗎
2020-11-29法定贍養人
2021-02-19離婚房產評估過程
2020-11-25拘留期間能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8實習期間受傷,用人單位是否應賠償
2020-12-23實習協議期是多久
2021-03-18超過勞動仲裁時效期間應如何主張權利
2021-01-11用人單位調動工作地點,勞動者有權拒絕嗎
2021-02-26保險公司提出開業申請需要哪些材料
2020-11-12過渡時期適用第三者險如何處理
2021-03-18私家車丟失了能否解除保險合同
2021-01-27人身保險合同的形式可以有哪些
2020-11-17車輛雙方事故和單方事故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30火災保險賠償賠償標準
2020-12-25保險合同的客體的含義
2021-03-09投保人在投保時要保護自己的利益應該如何處理
2020-11-30家財險中被保險人的義務以及如何計算賠償
2020-12-15保險公估人業務有哪些
2020-12-18女生告倒保險霸王條款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