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是甲田(農用地、商住地、工業地)的村民,生前育有一子小明、一女小華。今年1月,小明的妻子小秀因為征地補償款一夜之間成了富翁。沒過多久,小華就將小秀告上了法庭,要求分割征地補償款,就此上演一場家庭遺產爭奪戰。原來,在土地承包時,以小明為戶主的承包戶(李某、小明、小秀3人)承包土地33畝,每人名下平均11畝地。2006年12月,李某去世。2009年3月,小明也去世了。此后,以小明為戶主的承包戶土地一直由小秀耕種。2012年,這33畝土地被政府征用,共得到征地補償款198萬元。小華認為,土地被政府征用,李某的11畝地共獲補償66萬元。因李某的11畝地在30年承包期內的土地被征用,其所得的征地補償款系承包收益,應該屬被繼承人遺產,所以應由小華、小明二人按法定繼承均等分割。
【爭議焦點】
本案雙方當事人爭議的焦點為土地補償款是否屬于遺產。
【律師說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五)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六)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五條“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之規定,我國農村集體土地實行的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即家庭承包是以農戶為單位而不是以個人為單位,這就決定了家庭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繼承與一般意義上的繼承不同。家庭成員之一死亡,并未導致農戶的消亡,農村土地承包合同并未終止,故以家庭為農村土地承包戶的承包地并不發生繼承,且征地補償款不屬于承包收益,因此征地補償款不能作為遺產繼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證員能作為公證當事人的代理人嗎
2021-03-24中外合資銀行的最低限額注冊資本是多少
2020-11-09侵犯知識產權罪的量刑標準是什么
2021-01-17倒車與直行相撞誰全責
2020-11-16車禍傷者的賠償起訴期限是多長時間
2020-11-23稅收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
2021-01-09強制執行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19發生交通事故后搶救費誰墊付
2021-02-15交通事故私了保險公司怎么陪
2021-03-22承攬人、定做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1-26醫療糾紛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2021-02-06住房公積金貸款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16保密協議是否屬于勞動合同糾紛
2020-11-30免責條款有哪些特征
2020-12-03被拘留職工能解除勞動關系嗎
2020-12-22再審適用勞動糾紛嗎
2021-01-13旅游保險的保險項目具體有哪些呢
2020-12-14人身保險合同常見糾紛剖析(三)
2021-01-02人身保險合同
2021-03-08如何準備理賠申請材料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