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法經營與銷售偽劣商品的區別是什么?
二者均來源于投機倒把罪。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違反各類產品質量管理法規和工商行政管理法規,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是不合格的冒充合格的行為。
1.犯罪對象的區分: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僅限于商品,非法經營罪還包括公文證明文件。偽劣商品指‘97年刑法140條明確規定的“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行為”,其他的如《產品質量法》偽造產地或冒用他人廠名地址,偽造或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的商品均非所述所稱偽劣商品,而非法經營對象則不同,參見前述。
2.行為方式不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行為人經營對象是不符合資量標準產品。非法經營則是越權經營,未經許可經營專賣或其他限制商品。
二、構成要件
1、主體
作為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的犯罪主體,依據刑法的規定,既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單位。而單位既可以是合法成立的,也可以是未經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非法單位。無論是合法成立的,還是非法成立的,不影響單位構成犯罪。作為個人犯本罪的,為一般主體,即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可成為本罪的主體。當然不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人不能成為本罪的主體。
2、主觀方面
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為故意犯罪,要求行為人對其生產、銷售的偽劣商品在主觀上必須是出于明知。所謂明知,是指行為人在主觀上已經確實知道生產、銷售的物品屬于偽劣商品或者根據客觀證據、情形證明行為人確實可能知道其所生產、銷售的物品是偽劣商品而不是其他物品的情況。“明知”不等于“確知”。只要根據客觀實際情況,結合行為人主觀情形,證實行為人在主觀上出于能明知而且可能明知而行為人不能否認即可。根據本類犯罪的性質和實際生活中的發案情況,本類犯罪主體在主觀上大都具有謀取非法經濟利益之目的。過失不構成本類犯罪。如果行為人對其生產、銷售的偽劣商品不是出于故意,而是由于生產技術水平達不到要求或者受他人欺騙等完全客觀原因導致行為人對其生產、銷售的偽劣商品在主觀上出于過失,而非出于故意的,則行為人不構成本類犯罪。
當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購物時,各項的權益都是會受到消費法的保障,其中就規定了經營者不僅要生產和銷售合法正規的產品,同時也是不能有欺詐銷售的行為,如果消費者在日常中遭遇到欺詐行為后也是需要保存好相關的證據,同時及時向消費者協會進行舉報。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既遂標準是什么
非法銷售偽劣產品罪的量刑是怎么規定的
非法經營罪立案標準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辯護詞
2020-11-27不經過父母同意領結婚證違法嗎
2021-02-21公司被政府收購要什么條件
2020-11-27引起效力待定的原因是什么
2020-11-08遺產繼承辦理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24能否主張繼承違建房產
2021-03-08轉繼承怎么規定
2021-01-06房屋他項權證過了有效期的后果有什么
2020-12-23勞動合同變更是什么,勞動合同變更有補償嗎
2021-03-02崗位編制取消員工,調崗員工不同意如何處理
2021-01-30企業發生重大變故如何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01競業限制的期限最長是多少?
2021-01-07按天計算報酬是否是勞動關系
2020-12-23合同規定“可根據需要進行調崗”是否有效
2020-12-18人壽保險理賠都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3-25兒童意外險不得超過多少
2020-12-30摔倒身亡算是意外嗎
2021-03-18人身保險投保方擁有怎樣的權利
2021-01-28投保貨物受損后,被保險人應如何辦理索賠手續
2020-11-20人身保險合同案例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