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制度的理論根據,涉及到兩個基本的問題:第一,為什么需要建立重整制度?第二,重整制度為什么能夠達到其設立的目的?這就是所謂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問題。當然,重整制度的理論根據對于這一制度的建設和實施過程也具有指導意義。
需要指出的是,重整制度的創立和早期發展不是依據于某種既成的概念和設計,而是依據與實際需要和經驗;它是實踐的產物而不是理論的產物。但是,這并不妨礙重整制度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步展現出它所蘊含的理性精神,也不妨礙對這些固有或應有的理性內涵加以總結和闡發;盡管迄今為止,各國在這方面的理論成果還很少見。可以把重整制度的理論根據概括為三個論題,這就是營運價值論、利益與共論和社會政策論。這三個論題是相互聯系的。其中,營運價值論無論在歷史上還是邏輯上,都處在出發點的位置。
營運價值論
現代企業可以從三個意義上來理解。第一,它們是財產的集合體;第二,它們是交易關系的集合體;第三,它們是利益的集合體。這三個方面的意義,是企業構成了擔負著多種社會經濟職能的實體。在這些不同的意義中,財產的集合體的概念是最基本的。因為,資源(或者說,資本、資產)是交易和利益的物質前提,也是企業法律人格的現實基礎。重整制度最初的理論根據是建立在“營運價值”的基礎之上的。所謂營運價值,就是企業作為營運價值實體的財產價值,或者說,企業在持續營業狀態下的價值。在許多情況下,企業的營運價值高于它的清算價值,即高于它的凈資產通過清算變價所能獲得的價值回收。正如1977年美國第95屆國會關于破產法修訂的委員會報告指出的:“企業重整的前提是,被用于其所由設計的工業生產的資產,其價值遠遠高于同樣的資產被零散出售時的價值。”“重整比清算在經濟上更有效率,因為它維持了企業的就業和資產。”實踐也證明,“一般地說,在企業擁有實際資產或者能夠由未來營運產生實際利潤的情況下,第7章的清算并非最可取的選擇。即使清算程序確實是唯一的最后選擇,大多數有相當規模的企業經由第11章,在債務人或者債權人委員會的管理下,通過緩慢而有秩序的債務清償而得到的利益,將會大于通過第7章的迅速清算而得到的利益。那些與企業有利害關系的人們一般都較為了解待出售的資產的情況,并且更樂意通過第11章來提高價值回收率。”“而且,企業的資產在繼續營業的情況下,其價值比迅速變價所得要高得多。此外,無形的利益如商譽、可繼續享受的稅收減免、主要人員和有利可圖的待履行合同,都會由依據第7章的強制清算而喪失,而這些無形利益可以通過重整加以保留,這無論對債務人還是對債權人都是有利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發生醫療糾紛,可否拒付醫療費
2021-01-17行政拘留怎么撤銷案底
2020-11-17疫情期間私人企業要求上班違法嗎
2021-02-18企業法律顧問要求通過法考嗎
2021-03-21醫療事故處理辦法有哪些
2020-12-30外賣送餐員發生交通事故能認定工傷嗎
2021-01-28摘路邊芒果被行拘,民警攝影等候疑釣魚執法
2020-12-08在外地能不能辦理結婚手續
2020-12-13限制妻子婚姻自由的協議無效
2021-02-20專利無效請求人舉證期限是多久
2020-12-01和公司簽勞動合同時收取保證金合法嗎
2021-01-08合同保全有哪些措施
2021-01-30交通事故植皮能評殘嗎
2021-02-06購房之后應怎樣避免吃虧
2021-03-04請假扣多少工資
2020-11-20工會的性質是什么
2021-02-26試用期內競業限制協議生效嗎
2021-02-27勞動爭議的調解組織具體有哪些
2020-11-24個人人身意外保險的保額有上限規定嗎
2021-01-23保險合同的解除權如何體現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