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本章論述了破產程序的終結問題。破產程序的進行,最后應有依法終結之時。在破產程序進行中,如果發生了諸如破產分配完成、債權人已經得到清償、債務人已無財產可供分配等情況,或者由于其他原因的出現,使得破產程序的進行已無必要時,法院應及時裁定終結破產程序。免責和復權是與破產程序的終結密切相關的兩個問題。免責是對破產債務人的一種保護措施,它可以使債務人在法定條件下及時擺脫通過破產程序仍未能清償的債務的重負,謀求新的發展,開始新的生活。而復權制度的存在,旨在解除法律對破產人權利和資格的種種限制,恢復其正常的法律地位,以便使其更好地獲得經濟上的更生和復蘇。由于我國現行破產立法并未賦予自然人以破產能力,因而,本章關于免責和復權的討論主要限于國外立法例的分析。
本章第一節著重討論了引起破產程序終結的法律事實,即破產程序終結的原因,終結破產案件的程序,以及破產程序終結的法律效力。第二、三節簡單介紹了世界上幾個主要國家有關破產免責制度和復權制度的立法例,進行了比較研究,并在借鑒各國破產立法有益經驗的基礎上,對我國的相關立法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相應的立法建議。
重點問題
1.破產程序終結的原因。
2.破產程序終結的法律效力。
3.免責制度的概念和意義。
4.破產人獲得復權的方式。
第一節破產程序終結的原因和終結的程序
一、破產程序終結的原因
破產程序終結的原因,是指引起破產程序終結的法律事實。由于債務人自身情況、破產財產的狀況和破產預防程序的法律構造的不同,各國破產立法關于破產程序終結原因的規定也有所不同。日本破產法和德國破產法大多將破產程序終結的原因分為破產分配終結、因強制和解的成立而終結和因破產廢止而終結。我國臺灣地區破產法也將破產程序的終結分為三種情況:一是因調協成立而終結;二是因最終分配而終結;三是因法院裁定宣告破產終止而終結。我國《破產法》規定的程序終結方式也有三種:其一,由和解整頓程序完成引發的終結;其二,債務人的破產財產不足以支付破產費用的;其三,破產財產分配完畢后的終結。通過以上列舉不難看出,各國破產立法中有關破產程序終結原因的規定大同小異,不同點主要是和解協議成立后是否終結破產程序。我國破產立法對此采取否定態度,即規定和解協議的成立只產生破產中止的效力。待和解整頓程序開始后,視和解整頓程序進行的結果如何而采用不同的終結方式。總體說來,破產程序可因以下事實的發生而終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政府未獲批準先征收土地如何處置
2020-12-20律師介入政府征收補償工作的重要意義
2020-12-15安置房簽了合同打官司有效嗎
2021-01-27農村戶口如何進行損害賠償
2021-01-07傳統知識產權包括哪些
2020-12-25擔保法保證期間的規定
2020-12-08交通事故賠償的流程是什么
2020-12-31被限制減刑的人能否假釋
2021-03-21放棄贍養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11與中介公司簽約如何避免糾紛
2021-01-16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原則小議
2020-12-26車身被人惡意劃傷保險公司要不要理賠
2021-03-08保險合同多久沒有交保費合同會終止
2021-01-28進口合同糾紛中的信用保險合同糾紛是什么意思
2020-12-19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加強保險公估機構管理的通知全文內容有哪些
2020-11-18土地承包經營權出租是什么意思
2021-03-05房屋征收補償太低怎么辦
2020-12-04房屋拆遷補償一個人多少個平方
2020-12-22上海拆遷安置房如何交付
2021-01-31房屋土地使用面積拆遷補償時大于房屋建筑面積是否有補償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