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行立法以破產案件的受理作為破產程序開始的時間標志。破產申請一旦為法院受理,即產生一系列程序開始的效力,如債權人必須于限期內申報其債權;對債務人財產的民事執行程序必須中止;債務人除正常生產經營所必需的以外,對部分債權人的清償無效等。此后,除經債務人申請依法進入和解、整頓程序者外,破產案件便進入清算程序。但在破產案件受理之時,破產宣告尚未作出,債務人并未喪失對其財產的經營管理權和處分權。破產程序開始后仍由債務人支配企業的經營管理事務和企業財產,難免會危及債權人日后的受償利益。再者,依《破產法》第24條規定,即使是在破產宣告裁定作出后,清算組也是在宣告企業破產之日起15日內成立并接管破產企業。實務中,如果清算組不能于破產宣告當時成立,則破產宣告后至清算組成立前,破產企業的財產和經營管理事務必然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且法院受人力、物力和時間的局限,也無充當“臨時破產接管人”的可能。故在我國現行破產立法的框架之下,實有設立臨時破產接管人的必要。
英國破產法也實行破產程序開始的受理主義,因而于破產受托人產生之前,工商部也需指定債務人財產的官方接管人。官方接管人的職責包括:
(1)就債務人的有關行為向法院作出報告,參加對債務人行為、交易和財產狀況的公開調查以及有犯罪嫌疑時的犯罪調查;
(2)確保破產事務報告書的完整性;
(3)得以破產受托人的身份行事;
(4)召集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并充任主席;
(5)為債權人的利益并經債權人的申請,任用特別經理人經營債務人的業務,必要時得免除其職務。
借鑒英國立法之經驗,為彌補我國現行破產法的欠缺,在制定新破產法時應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后,即應指定臨時破產接管人接管破產企業,全面負責對債務人財產管理和經營事務,直到破產程序依和解整頓方式終結,或者人民法院宣告債務人破產后清算組產生之時為止。其職權原則上應當包括,全面接管破產企業并以債務人代表人的身份管理企業的財產和事務,為和解整頓與破產清算目的,以破產管理人的身份實施準備工作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處理賠償時間過期怎么辦
2021-01-05遇到強拆,拆遷戶應該做好哪些準備
2020-12-01無效婚姻算沒結婚嗎
2021-01-01企業并購的三種常見方式是什么
2021-01-17不可抗力及違約責任的免除
2020-11-14當事人能否協議選擇管轄法院
2021-01-12保密協議與競業限制協議的區別
2021-01-30公司建立了工會可以解散嗎
2021-01-04在合同里約定安全免責條款有效嗎
2021-03-23繼承權公證程序有哪些
2020-11-11承攬關系與雇傭關系的區別
2021-03-05動產質押可以抵押房產證嗎
2020-11-30勞動者月中入職當月是否有工資
2020-11-22承包關系中賠償責任
2021-01-22飛機托運行李丟失如何賠償
2021-03-25交強險合同生效前出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付嗎
2020-12-21保險合同的解除權如何體現
2021-03-08人壽保險受益人包含有哪些
2021-01-08被保險人的義務
2021-01-29投保率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