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部門負責環境污染損害投訴處理?
1、生產、建設、經營中產生的廢氣由環保部門受理。機動車廢氣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受理。**船舶廢氣由海事部門受理。
2、在城市市區進行建設施工或者從事其他產生揚塵污染的活動,未采取有效揚塵防治措施,致使大氣環境受到污染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受理。城市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由環衛部門受理。房屋拆遷揚塵由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部門受理。
3、城市下水道等市政管網設施向水體排放的廢水由市政部門受理。漁業水體污染事故由漁政部門受理。船舶造成的水污染事故由海事部門受理。其他的水環境污染屬于環保部門的受理范圍。
4、工業固體廢物、放射性廢物或不按規定轉移危險廢物屬于環保部門受理的范圍,其他廢物不屬于環保部門受理的范圍。
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訴訟的有效期是多少年
一、三年時效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可見,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訴訟的時效為三年。這里的問題就在于訴訟時效“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的規定于受害人不利。如前文所述,環境污染損害有間接性、潛伏性、長期性、遺傳性等的特點,直接的和必然的因果關系鏈在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訴訟中是無法找到的,受害人往往“難以知道”或根本就“不知道”受到的是什么損害。在現代工業化如此發達的社會,受害者在知識方面往往是處于弱勢地位,“應當知道”對他們來說大會過于苛刻了。在現時訴訟中,三年訴訟時效的規定是遠遠不能夠保護受害當事人的。三年,往往在人們還不知就里時就早已過去了。訴訟時效是權利人怠于行使權利的持續狀態超過法定期間便喪失司法救濟權的法律制度,其用意是督促受害人積極行使自己的權利。但是,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訴訟三年的訴訟時效,因損害客觀上的特點,決定了受害人主觀上再積極也無法有效地保護自己。
二、最長時效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環境損害賠償的最長訴訟時效沿用民法通則二十年的規定,這是一個不可變的除斥期間。
這里的問題首先是,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將二十年最長訴訟時效期間表述為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而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二條將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訴訟三年訴訟時效表述為從知道或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二者的不一致是法律上的不協調。相比看損害。前者著眼于主觀認識意義上的法律權利是否受到傷害,后者著眼于客觀存在意義上的財產或身體健康是否受到傷害。其次,二十年對于環境污染受害者的求償來說,第一,本身也不夠長,已知的日本富山痛痛病病因自初次發現患者到政府確定歷時22年,熊本水俁病的病因確定經過15年,未知的環境污染引發的損害原因的查明,又有誰能保證會比這更樂觀一些呢?第二,由于本身的不夠長,因而也就不能彌補三年時效短的缺陷。
環境污染罪如何量刑?
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后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平時遇到環境污染損害要投訴處理的時候,不知道怎么解決可以來律霸網問問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小區相鄰侵權賠償款如何分配
2021-03-01公司法董事會決議表決經過幾人同意
2020-11-25懷孕死刑犯怎么處理
2021-01-19二審可以增加解除合同的訴求嗎
2020-12-14變更勞動合同有哪些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10遭遇家暴應當如何保護自己
2020-12-15駁回原告訴訟請求訴訟費要退回嗎
2021-01-07由家屬代簽解除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3-25企業與什么樣的人簽訂勞務合同
2020-11-17上海員工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1-22公司為勞動者投保團體人身保險誰是被保險人
2021-02-17投保單非親筆簽名引發糾紛怎么處理
2020-12-17保險的特征有哪些
2020-12-28公眾責任險保險合同是怎樣的
2020-12-30車輛刮擦到別人的車保險理賠流程
2021-01-01保險金請求權的時效是多長
2021-03-25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要交通事故的賠償
2021-03-21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包人是什么
2021-02-25商業房拆遷時是如何安排安置
2020-11-19成都市農村拆遷補償價格有哪些規定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