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民事訴訟中,因侵權行為而提起損害賠償訴訟的受害人,應當就加害人具有故意或過失、加害行為違法、受害人的損害后果、違法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即侵權行為的四個構成要件承擔證明責任。所謂證明責任是指,在上述要件事實真偽不明的情況下,由主張該事實成立的一方當事人承擔訴訟上不利于自己結果的風險。證明責任與舉證責任是不同的,證明責任的對象是支持案件訴訟請求的事實,由于支持訴訟請求的事實在訴訟前就確定了,所以當事人的證明責任是確定的,并不能被轉移;舉證責任的對象是案件當事人爭議的事實,該爭議事實的范圍往往大于支持訴訟請求的事實,還包括否認訴訟請求的事實,由于支持或否認訴訟請求的主體不同,所以舉證責任是可以在當事人之間進行轉移的。由于證明責任的確定性,證明責任分配規則是可以在當事人之間預先設置的。
在環境污染導致的侵權糾紛中,雙方當事人之間一般不具有平等性和互換性,存在著強弱之差,而且,環境污染侵權糾紛的內容也異常復雜和特別專業技術化[1],導致環境污染侵權糾紛有不同于一般民事侵權糾紛的特殊證明責任,而我國目前有關環境污染侵權糾紛證明責任的規定比較簡單,只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及《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規定:因環境污染的損害賠償,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行為與損害結果沒有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以上只是規定了加害人的舉證責任,缺乏對受害人證明責任的規定。所以本文從構成要件的角度論證環境污染侵權案件受害人的證明責任,借鑒國外的有關立法和判例,將利益和不利益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做有效且合理的分配,不僅直接適用于人民法院審理環境污染侵權的案件,也可用來指導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調解處理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的糾紛。
一、環境污染侵權行為的特征
環境污染侵權行為具有不同于一般侵權行為的特征,這些特征決定了環境污染侵權訴訟有別于一般侵權訴訟的證明責任,揭示了環境污染侵權訴訟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和因果關系推定原則的原因。環境污染侵權行為的特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主體的不平等性、不特定性
在環境污染侵權行為中當事人雙方力量懸殊巨大,加害一方常常為具有經濟、科技、信息實力經國家注冊許可的公司、企業集團乃至跨國公司,而受害人則多為欠缺規避能力和抵抗能力的普通農民、漁民或市民。與傳統侵權行為相比,主體間的實力具有不平等性。
在一些情況下,侵權主體與受侵害的主體具有不特定性。環境污染是伴隨經濟發展的“副產品”,有不少是由不特定的多數人的無可厚非的日常行為蓄積造成的。如在由汽車排放尾氣造成的光化學污染事件及其他復合侵權事件中,要尋找加害人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非常困難的。受害人往往就更難確定,如1986年前蘇聯發生的**諾貝利核泄露事故,造成成百上千的人患上癌癥,并將危及后代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環境污染案例判緩依據是什么
2020-11-30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方式怎么規定
2020-11-14交通事故案件訴訟保全是否可以扣押
2021-03-12收購公司協議主體是個人嗎
2021-03-06自愿離婚協議書格式是怎樣的
2021-01-19婚姻自由原則與婚姻自主權的區別有哪些
2021-03-23法定贍養費的給付內容
2021-03-13如何確定交通誤工費賠償標準
2021-03-08不可抗力給退款合同有效嗎
2021-02-27兒童在商場受傷,誰應該承擔責任
2021-03-23被競業限制的對象如何界定
2021-01-12勞動爭議案件最多能賠償幾年
2020-11-19壽險理賠中主訴證據效力的認定
2021-01-08三責險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6綜合意外險是否包括駕乘私家車
2020-12-24海上貨物運輸保險案例分析
2021-03-15保險合同是如何構成的
2020-12-10已獲肇事者賠償,能否再要保險公司理賠?
2020-12-10本案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1-03-20服兵役還有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