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解釋》的相關規定,對醫療事故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主要涉及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患者因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以及名譽權遭受侵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精神損害賠償。《解釋》第1條規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權利遭受侵害,向人民法侵權責任法研究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一)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二)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三)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依據此規定,在醫療事故損害賠償中,對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以及名譽權實施的侵害行為,受害人及其親屬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民法通則》第98條規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生命權是指自然人的生命不受非法侵害的權利,其主要的內容是維護生命安全。健康權是與生命相互銜接的權利,是在生命安全有保證的前提下,用以維護自身生理機能的應有狀態,不受他人非法侵害的權利。身體權是以自然人的物質機體及其組成部分為客體而存在的人身權。醫師在進行診療行為的過程中,因違反注意義務,造成患者人身傷殘或死亡的,就屬于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的行為,受害人本人及其親屬在請求賠償各種醫療費用的同時,可以請求醫療機構賠償精神損害。此外,《民法通則》第10條規定了公民的名譽權、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名譽權是自然人就其獲得的品德和社會評價不被他人侵害的權利。
(二)患者因醫療損害行為導致死亡或者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遺體遭受侵害,其近親屬因此而遭受精神痛苦的,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這體現了《解釋》第3條關于侵害死者的特定人格利益的規定,明確了在醫療事故損害賠償中其近親屬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問題。依據《民法通則》第9條的規定,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始于出生,終于死亡。而自然人死亡后基于近親屬間特定的身份關系,其人格要素仍然對其遺屬及其活著的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親屬發生影響,并構成精神利益的重要內容。在醫患關系中,對死者的人格或遺體實施的侵害,實際上是對其活著的配偶等近親屬精神利益和人格尊嚴的直接侵害,其損害后果表現為死者近親屬遭受感情創傷、精神痛苦、甚至人格貶損。對此,《解釋》明確規定,由侵權人即醫療機構承擔賠償受害人近親屬精神損害的責任。
在醫療事故中如果受到了傷害就應該積極維護自己的權利,獲得相應的賠償。希望通過上面的內容您能對問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女方遭家暴離婚可獲賠嗎
2021-03-08股東決定和股東會決議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25管轄權異議違反級別管轄怎么辦
2021-02-09什么是殘廢等級
2020-12-142019個人合伙的法律規定
2020-12-17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會死嗎
2021-03-23出租人私自賣房構成侵權嗎
2021-01-30事實收養關系的認定
2020-11-28出軌證據有哪些
2021-01-13母親再婚后兒子去世能享受贍養費嗎
2020-12-10贍養人的義務,贍養人應如何支付贍養費
2020-11-15管轄異議書交了法院沒回復如何處理
2020-12-05房產中介承擔什么責任
2021-03-19擔保合同和擔保函有區別嗎
2021-03-08長時間拖欠工資可否追償利息
2021-02-19家長有哪些基本義務
2020-12-21家庭財產保險中被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0-11-24投保前最關心的有哪些事
2021-03-26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可直接向保險公司求償
2020-12-05保險公司修車理賠期限是多久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