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家賠償法》第三十條規定:“賠償義務機關對依法確認有本法第三條第(一)、(二)項、第十五條第(一)、(二)、(三)項情形之一,并造成受害人名譽權、榮譽權損害的,應當在侵權行為影響的范圍內,為受害人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而沒有規定金錢賠償的方式,也就是說在國家侵害受害人名譽權、榮譽權時,受害人由此造成的精神損害得不到金錢賠償。
《國家賠償法》第二十七條規定:“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的,賠償金按照下列規定計算:…(二)造成部分或者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應當支付醫療費,以及殘疾賠償金,殘疾賠償金根據喪失勞動能力的程度確定,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最高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十倍,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二十倍?!ㄈ┰斐伤劳龅?,應當支付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總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二十倍。…”而《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規定:“精神損害撫慰金包括以下方式:(一)致人殘疾的,為殘疾賠償金;(二)致人死亡的,為死亡賠償金;…”那么《國家賠償法》中的“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是否就是與《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規定中的含義相同?《國家賠償法》頒布于1994年,當時我國精神損害賠償理論尚不成熟、適用范圍還相當狹窄,尤其是,當時在民事侵權案件中對公民的生命健康權遭受侵害所造成的精神損害是不予賠償的,直到2001年《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頒布,才開始對公民的生命健康權遭受侵害所造成的精神損害給予賠償。因此,《國家賠償法》中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不可能是精神損害賠償,其中殘疾賠償金數額是根據喪失勞動能力的程度確定,顯而易見是一種財產賠償,而死亡賠償金雖然在給予死者的近親屬時事實上起到了一定的精神撫慰作用,但其數額也是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且到底賠償多少年,司法實踐中也是按照死者的勞動年限來計算,可見此時死亡賠償金更是一種財產賠償。
綜上所述,我國的國家賠償案件無論是在侵害名譽權、榮譽權情形之下,還是在侵害生命健康權情形之下,都是不予精神損害賠償的。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國家賠償法都有關于精神損害賠償的規定;例如,《美國聯邦侵權賠償法》規定:“美國聯邦政府,依據本法關于侵權行為賠償之規定,應在與私人同等的方式和限度內,承擔民事責任”;《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7條第1款規定:“對于損傷身體的完整、健康、自由或者嚴重損害人格等非財產損害,應予以金錢賠償”;《日本國家賠償法》規定:“對于被害人之直系尊親屬、直系卑親屬及配偶,斟酌被害人之社會地位或過失程度及遺屬生活狀況,應賠償慰撫金”等。
我國的國家賠償案件中不適用精神損害賠償,從一定程度上是受“國家無責任”理論的影響,而事實上,一方面,“國家無責任”理論是被西方論證并拋棄的過時理論,“在20世紀以前,西方各國受‘國家絕對主權’思想的影響和堅持‘國家主權豁免’、‘國王不能為非’的理論,完全否定國家的賠償責任。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國家相對責任的觀念在西方國家逐漸形成,國家開始承認并對其部分行為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西方各國先后進入對國家賠償責任予以全面確認和肯定的階段,認為只要是國家行為并對公民的合法權益造成了損害結果,國家均須負賠償責任”[1];另一方面,我國《國家賠償法》對物質損害給予賠償也是對“國家無責任”理論的否定。而對物質損害進行賠償,對精神損害卻不賠償,是將精神利益置于相對于物質利益不利的地位,與現代法學語境中精神利益必定高于物質利益的狀況沖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約定時間內未付款能否解除合同
2020-11-22公職人員掩蓋違法執法如何處罰
2020-12-28公司設立執行董事任期幾年
2021-03-15如何區分有限合伙人財產份額轉讓與合伙財產的轉讓
2020-11-30車禍臉上二級傷殘賠多少錢
2020-11-19小孩偷父母錢去超市買東西可以退貨嗎
2021-02-25公司搬遷可以和孕婦解除合同嗎
2021-03-14確認勞動關系規定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01企業重組員工的經濟補償金怎么算
2020-11-22人身保險合同主要條款有什么
2021-02-21車輛雙方事故和單方事故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30獨居老人死因不明保險公司如何理賠
2021-03-07外資保險公司可以依法經營分出保險業務嗎
2021-02-16未避讓斑馬線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28車禍后異地維修保險如何處理
2021-02-09保險業務規則和保險組織機構管理規定的行為有哪些
2021-02-26保險公司違規理賠怎么處理
2021-01-16保險受益人 Beneficiary
2020-11-13核保
2021-02-02閑置荒蕪土地的處理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