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精神損害賠償是權利主體因其人身權益受到不法侵害而使其遭受精神痛苦或精神利益受到損害而要求進行賠償的民事權利。在法律上具有補償、撫慰、懲罰三重功能。
制度的建立
精神損害賠償首先興起于民事侵權領域,并隨著人權理論和社會公平負擔理論的發展而發展,尤其是經過二戰后人們對法西斯肆無忌憚的踐踏人權的反思,使保護人格,重視精神損害的賠償成為各國國家賠償法重要的價值取向之一,西方各國如法國、美國許多州都通過立法將精神賠償歸入國家賠償的范圍之內。我國隨著2001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出臺,基本確立了民事賠償方面的精神賠償制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戶籍證明能否證明婚姻關系
2021-02-15依據專利法哪些不屬于專利權
2021-02-19交通事故鑒定手續不全是否合法
2021-02-08怎么繼承父母的拆遷安置房
2021-02-12撤銷仲裁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02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的區別
2021-01-29父母出資購房可以收回嗎
2020-11-24高速事故一般處理多久
2021-03-15集資房和公租房有什么區別
2021-02-27一般員工簽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1-01-10用人單位拖欠工資有什么處罰怎么規定
2020-12-21一般附加險別包括的內容有哪些
2021-03-11保險合同當事人解決合同爭議的方式有哪些
2021-01-29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11買車險小心免賠保險條款
2020-12-02簽訂保險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8繳存保證金是什么意思
2020-11-13法律對保險代理人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22校方責任險責任認定案例
2020-11-23土地承包權到期應該如何處理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