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被判刑后,原告能否經遭受精神損失為由另行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
【深圳人身損害賠償律師解答】《刑法》第36條規定,由于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并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
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當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
《刑事訴訟法》第77條規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查封或者扣押被告人的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第1條規定,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質損失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對于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精神損失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2條規定,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的物質損失,是指被害人因犯罪行為已經遭受的實際損失和必然遭受的損失。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問題的批復》指出,
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云高法〔2001〕176號《關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被害人就刑事犯罪行為單獨提起的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的請示》收悉。
經研究,答復如下:
根據刑法第三十六條和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以及我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第一條第二款的規定,對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精神損失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在該刑事案件審結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精神損害賠償解釋》第1條規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權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
(二)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
(三)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
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注銷決議書怎么寫
2020-12-26行政復議延期是否要舉行聽證
2021-03-25購房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1-23交通事故訴訟證據一覽表
2021-01-02國外保護非婚同居女性權利的法律方法有哪些
2020-11-18被性騷擾后跳樓自殺,性騷擾如何判刑
2021-01-14老人留下的宅基地算遺產嗎
2021-02-27土地確權是否逐戶逐地塊丈量土地
2021-01-03崗位變更合同書怎么寫通知
2020-12-10合同不到期辭退員工賠償幾個月
2020-12-30同一時間段能否成立不同勞動關系
2021-01-17天津下崗職工轉移勞動關系 申請獎勵程序
2021-02-05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如何設置?
2021-02-20定值保險合同包含哪些范圍
2021-03-11人身保險合同中的受益人如何變更
2021-01-27增強保險監管手段
2020-12-16推進人身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
2021-03-15怎樣提高保險理賠效率
2020-12-01承攬合同與承包合同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1交了土地出讓金后可以建房嗎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