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觀風險:
1.政策性風險,是指國家政策及政策變動給典當業帶來的效益損失,如監管法規變動,財政稅收政策規定及變動,貨幣政策的變動,地方性政策規定等都會給典當行業帶來風險,給典當行效益帶來影響;
2.法律風險,是指現有的典當法規不完善(典當管理方法),與國家某些法律相沖突,如“物權法”、“公司法”、“擔保法”,使典當行業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法律保障,如綜合費及利息的收取,抵押、質押去相關部門的登記,善意收臟無法保障權益,壞賬、風險準備金按規定提取不足,出現風險形成死賬后沖減時審批程序馬虎,絕當物品損益不能全部自負等,都會給典當行業造成風險;
3.市場性風險,包括市場外部環境、社會環境、行業內部不正當競爭對典當利益造成損害,以及典當企業的市場定位模糊和經營管理決策失誤給典當企業帶來的損失。市場環境的重大變化,如金融市場的開放,多種融資渠道共存,民間借貸的日漸合法化,變相典當等。由于典當企業市場定位模糊機遇延誤而造成的損失;再就是典當行業內部不正當的激烈競爭,相互拉客戶,降低費、息率,甚至利用相當卑劣的手段詆毀他家,為自身牟取利益而不擇手段等等,都會給典當業帶來風險和損失;
4.違法、違規經營的風險。指典當企業不規范經營,違法、違規經營遭到法律懲罰的可能性而造成的損失,如典當企業明目張膽的非法集資和高息吸收民間存款,發放信用貸款,不按規定比例放款,惡意收臟、銷贓,幫助和提供洗錢場所,搞其它投資經營、超范圍經營等違法行為,一旦事發都會給典當企業帶來損失;
5.資金管理風險,是指典當企業在資金流動方面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清償債務,不能滿足正常需求,給典當企業造成效益損失的可能性。典當行經常應有足夠的資金來計劃業務往來,要長、短期相結合,抵押、質押齊全,大小業務兼顧。
二、主觀風險:
所謂主觀風險都是典當業在經營過程中,在操作上各種原因造成的主觀失誤,也包括故意人為的風險造成的收益損失。
1.鑒定評估風險。鑒定不準、評估有誤、發放當金不適當、嚴重超越現價、收假、收錯、當偏、上當受騙等,造成當金損失的可能性;
2.誤收贓物,故意收臟。由于業務人員素質一般,把關不嚴等事發后給典當企業帶來的損失;
3.處理絕當物品變現的風險。由于市場行情發生變化,或事前對行情不太了解,造成絕當物品或抵押物二次流通變現的困難,給典當企業造成的損失。尤其是絕當時間太長的物品及抵押物,錯過了變現的機遇;
4.審驗不細,事前調查不全面的風險。例如,假冒頂替,重復抵押,偽造證件,辦理業務后給典當行造成的損失;
5.道德、信用風險,是指個別工作人員內外串通,騙取當金,人情貸款,超額度、超比例放款,貪圖小利,不顧股東和公司利益,惡意發放當金,給典當企業造成的損失;
6.安全防范風險。對經營場所不按治安管理條例規定裝修、安裝設施,存、取款不提高警惕性,被搶、被盜,給典當企業造成的損失;
7.對質押的當物保管不善造成的風險。不按規定封存當物,隨便使用當物,最后造成磨損、損壞,給典當企業造成的損失。
典當業的風險是指典當行在運作過程中無法達到結果的可能性,在一定條件下和特定時間內,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差異。典當行業務逾期未能收回當金,當物因保管不善發生毀損,絕當物品不能及時變現或處理絕當物品時造成的損失,鑒定評估和市場預測失誤等等。目前還沒有一部專門的典當法律,這一保障性的缺失也增加了典當行的風險。這些風險和缺失都是不可回避的客觀現實。典當行風險的種類及其造成風險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防范和化解典當風險的方法和途徑亦有所區別,下面就典當行業的風險管理與矛盾管理談幾點意見。
三、防范對策:
就典當業務而言,主要涉及的是企業的風險管理與矛盾管理,風險管理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現代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風險管理,以降低經營風險。風險管理和矛盾管理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要抓好企業管理的遠景和戰略。我們認同“無中生有”,企業就是要創造多于投入的附加值。企業要持續經營,持續發展壯大,必須要一個清晰的遠景目標。結合這一目標制定出發展戰略,還要隨著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及時予以修正,主動調整才能減少被動或突發事件對經營的負面影響,從而有效控制不利風險因素的發生,將風險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2.管理流程的完善和經驗的積累應用。風險管理是指團隊通過風險識別、風險量化和風險控制,采用各種管理辦法,對所涉及的各種風險實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從而使風險后果利大弊小;
3.做好風險管理流程和經驗積累的關鍵有四點:
1)識別風險,按照經濟風險、技術風險、管理風險、人員風險確定在哪個系統中存在那些潛在風險,識別各類風險源和風險事件,掌握足夠的信息,最終確定哪一筆業務可能遇到風險事件;
2)風險分析和規劃,對風險源和風險事件進行分析、評估,可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分析,對于已預計到可能產生風險的業務,可根據其特點采取不同的風險緩解、風險轉移、風險回避等方法,確定應對原則,做好管理規劃。根據風險分類提出風險管理計劃,制定應急措施計劃和風險防范預案;
3)風險控制,對每一筆較大的業務實施監管,當出現的風險事件與原來的估計有差別時,應動態地進行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規劃,在操作中,在特定壞境下,允許犯錯誤,但絕不能犯同樣的錯誤及相同風險的連續出現;
4.風險的維護。風險管理前三個環節僅占整個流程的40%,而經驗的學習和積累則占60%。因為在這個過程中,積累豐富成功的、以及失敗的經驗,并將其切實有效地應用到未來的風險管理中,這才是降低風險發生的核心和關鍵。3.防范風險的準備與出現風險時的應變。即便我們前面的兩個環節做的非常完美,還是不能保證沒有風險。一旦出現風險,就得分析風險衍生結果的程度,分別采取風險接收、風險回避、風險降低和風險轉移等方式,以保證主體目標的實現。在這個過程中要用到風險準備金,在動用風險準備金上要做到合理有計劃,如果沒有預提風險準備金而用到時,要在當年的收益中扣除,企業發生年度虧損時,可用下一年的稅前利潤彌補,下一年度利潤不足時,可在五年內用稅前利潤延續彌補,五年內不足以彌補的,應當用稅后利潤彌補。;
5.企業管理的核心是矛盾管理,其最重要的一環是發現矛盾、解決矛盾。管理以人為本,充滿變化的人生,由于變化并賦予人的感情因素則勢必出現矛盾,因此矛盾的管理和處理就充分體現了“理”的作用,解決矛盾首先要把握四種人生特征:
1)把握好“識人善用、用人不疑、用人要疑”三個原則。選人、識人要充分分析三個因素:a.關聯資源,b.核心素質,c.激勵特征;
2)把握員工的需求層次。人在獲得安全生存和尊嚴的情況下,自然會追求更高層次的自我實現目標,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是處在不斷調整變化中的,矛盾源于訴求,深入了解并理解人的需求,解決好社會需求、企業需求、個人需求三者之間的平衡關系,做好員工職業生涯規劃,才可保證矛盾發生的可能性降到一個合理的限度;
3)把握好感知的折衷,管理在變化過程中衍生出的諸多矛盾需要去溝通、談判。每個人在糾紛矛盾的解決中均要把握好一個“度”字。感知中要達到一種矛盾談判的雙方,在感知上達到認同的程度;
4)認同感是管理好企業的基礎和標準。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不知不覺中限制了部下的自由意志,從而形成上下級之間的和諧共處,使員工在和睦的氣氛中努力工作。
摘自:互聯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成都高空拋物入刑首案宣判,高空拋物可入刑嗎
2021-02-15無業一級重殘的患者醫藥報銷的標準是怎么樣
2020-11-27國家法律對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保護有何規定?
2021-01-10空白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2-23人身意外傷害險
2021-02-08產品責任險——“中國制造”出口難題
2020-12-19投保人是否可以不經被保險人同意就變更或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13海上保險合同保險標的規定
2021-03-16對方無保險怎么理賠
2021-02-18誤報年齡保險有何特別規定
2020-11-15上班路上被人撞傷住院,可以認定為工傷嗎
2020-12-29投保人參保了意外傷害險,摔傷能要求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2-07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2021-01-29未經村民同意便將礦私自承包給別人違法嗎
2021-01-23帶設計方案土地出讓方式的規定是如何的
2021-02-26強制拆遷補償款能否執行
2021-01-12因商業原因要用我家的地,我能拒絕嗎
2020-12-21農村營業用房拆遷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05承租人死亡公房拆遷款怎么辦
2021-02-22拆遷協議怎么簽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