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禮作為民間習俗歷史悠久,早在我國,西周時期“婚姻六禮”中就有“納征”制度(以男方送財物至女方家來確定婚),唐朝《戶婚律》則明文規定實行“以聘財為信”的結婚送財物制度。千百年來,這種封建禮法已在我國民間根深蒂固,并逐漸演化成民間習俗,代代相傳,在我國鄉村至今仍普遍存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解釋(二)》)第十條規定了彩禮在一定條件下予以返還的處理原則。在司法解釋中作出這樣明確規定顯然是基于我國鄉村普遍存在的彩禮習俗的現狀,是一種務實性的司法妥協。由于司法解釋中引用的“彩禮”是一個非法律概念,在處理彩禮糾紛的司法實踐中首先應正確理解把握彩禮的實質涵義。
要正確理解、認識彩禮問題,應從彩禮具有的基本特征著手。彩禮作為民間習俗,其最大的特征首先是民間性。彩禮作為民間婚姻程序的一個重要環節,有明顯的民間認同性和地方特色,這種習俗及其表現方式是民間長時間形成的,有不成文、約定成俗的特定方式。彩禮的第二個特征是法律性。當彩禮糾紛作為民事法律調整的對象時,彩禮表現的另一方面即為一定的民事法律關系,是當事人之間依照民事法律規定產生的特定財產關系,受明確的民事法律規范制約。在處理彩禮糾紛的司法實踐中,應充分考慮彩禮本身具有的雙重性。
一、關于彩禮的目的問題彩禮給付的目的就是為了男女雙方締結婚姻,彩禮給付的目的是法官在處理彩禮糾紛中首先應予判斷認定的事實。由于彩禮具有明顯的地方特點,雖然彩禮的目的相同,但表現方式則因地而異,在司法實踐中認定彩禮的目的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彩禮的價值。按一般常理,男女成婚是件大事,因此所送的彩禮價值較大,價值大小的判斷應以當地生活水平、經濟狀況為前提,由法官自由心證確認。2、彩禮贈送的方式。彩禮是民間習俗,贈送方式無書面約定,一般按當地習慣做法進行,有一定的程序、方式,如擇日、媒人參與等,但雙方對該筆錢物屬于彩禮則不一定要求言明,往往有共同的默契予以默認。3、彩禮贈送、接受的主體。《解釋(二)》中對此并未作限制性規定,在實際生活中,彩禮贈送的主體一般為男方或男方近親屬。在農村中為完成婚姻大事,男方及其親屬(主要是男方父母)往往不遺余力,當男方本人無力獨立承擔彩禮費用時,其父母兄弟姐妹等近親屬鼎力相助也是常事,但當彩禮對外贈送時,則一般以男方家庭名義或男方個人名義。而接受彩禮的主體則相對簡單,一般為女方家庭或女方個人。
根據彩禮的目的性,在實踐中對以下行為不能認定為彩禮:1、男方或其近親屬為取悅對方所為的贈與。2、男女雙方戀愛期間男方為表露情感所為的贈與。3、男女雙方或其近親屬在共同消費中由男方支付的費用。4、男方及其近親屬與女方及其近親屬禮節性交往時的贈與。5、借婚姻索取財物、騙取財物的行為。從法律角度審視彩禮給付的目的,我們不難發現彩禮的目的,是彩禮予以返還的一個基本條件?!白鳛榻o付彩禮的代價中,本身就蘊含著以對方答應結婚為前提。如果沒有結成婚,其目的落空,此時彩禮如仍舊歸對方所有,與其當初給付時的本意明顯背離”。司法解釋規定彩禮予以在一定條件下返還,在法理上體現了對對價行為公平性的保護。
二、彩禮給付的時間問題從一般情形理解,彩禮給付的時間是男女登記結婚之前,但由于農村中更注重按習俗舉辦婚姻的程序而忽略法律意義上的登記程序,往往法定登記在前,舉辦婚禮在后,兩者之間明顯有一段時間差,當彩禮贈與行為發生在登記結婚之后、舉辦婚姻之前時,彩禮贈與行為發生在登記結婚之后,舉辦婚禮之前,彩禮贈與的時間界限就成為了爭議焦點。對此情形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當事人送彩禮目的是為了結婚,但結婚應理解為婚姻狀況持續一段時間,因此彩禮雖在登記之后贈與,如果一方提起離婚,仍應認定彩禮予以返還。另一種觀點認為彩禮僅指登記結婚前的贈與,一旦登記結婚,在法律上應視為一般贈與行為,不能作為彩禮予以返還。筆者認為在司法實踐中處理彩禮糾紛時考慮民間實際很有必要,但同時應注意不能與現行的法律規定相矛盾。根據最高院《解釋(二)》第十條規定彩禮返還條件,結婚登記顯然是一個明顯的界限,在《解釋(二)》征求意見稿中,并未用彩禮這個概念,而是直接表述為“結婚前給付對方財物”,根據《解釋(二)》第十條規定的精神,彩禮返還的原則是:“對于雙方沒有結婚的,應當返還彩禮。已經結婚又離婚的,原則上彩禮不再返還”。僅從彩禮的民間性角度看,登記結婚的時間并不影響其性質變化,但從彩禮的法律性分析,登記結婚的時間則是彩禮法律關系產生變化的最主要因素,《解釋(二)》第十條(一)項規定“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情形屬于典型的彩禮返還形式,即由于彩禮贈與所附條件不成就,贈與關系解除,贈與物予以返還,此類情形并無多大爭議。但以此條精類推,即若當事人贈與彩禮行為發生在登記結婚之后,此時所附條件早已成就,無法律上的限制意義,認定為一般贈與行為,彩禮不予返還。這樣的結論顯然是錯誤的。
對于登記結婚之前給付的彩禮,登記結婚之后,仍可返還的最高院在《解釋(二)》第十條規定了兩種例外情形:“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婚前給付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究其立法意圖,主要有兩個方面:1、在立法上杜絕借婚姻騙取財物、索取財物的行為發生。彩禮以結婚登記作為附條件的贈與行為在現實生活中是普遍現象,但尚不能排除少數人以假結婚作為索取、騙取他人財物的手段,此兩種例外情形規定為當事人在遇到假結婚被騙取、索取財物時留下了法律救濟渠道,同時也彌補了附條件贈與本身實踐應用的缺陷。2、體現民法的公平、合理和務實性。登記結婚作為彩禮贈與的成立條件,但登記結婚在法律上只體現為一個程序而己,而當事人送彩禮的真正現實愿望則是希望男女建立長久、穩定的婚姻關系,而當當事人付出了較大的代價,男女之間只履行了登記手續而未建立長久的婚姻關系顯然是事與愿違,彩禮不予返還,有失公正。因此,根據民法誠實信用、公平、公正的原則允許當事人請求返還彩禮也是公正、合理,符合民情的。
對于登記結婚之后給付的彩禮,《解釋(二)》中并未對此作出明確規定,從彩禮的法律關系分析,屬于一般的贈與,但其贈與目的的現實性仍是希望男女之間建立穩定的婚姻關系。因此筆者認為可根據彩禮的具體流向分二種情況:1、彩禮由一方個人接收或購置結婚物品的。應根據我國《婚姻法》規定,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受贈的財物無特殊約定,應為夫妻共同財產。如果男女雙方未共同生活的,可根據最高院1993年《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5條規定,考慮財產的來源予以合理分割。如果雙方婚姻持續時間短,并且給予彩禮的一方由此造成生活困難的,可根據上述規定的第8條規定精神處理,分割共同財產時給予生活困難的一方適當傾斜。2、彩禮由一方家庭占有的。由于彩禮未轉入男女雙方的財產共同體,只是由一方家庭占有,此時筆者認為仍應考慮當事人送彩禮時的目的性按照《解釋(二)》第十條第(二)、(三)項的立法本意,根據公平、合理原則予以酌情返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注冊一個公司需要什么條件
2021-03-01承兌人不承兌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2021-03-05簽訂集體合同應當經過哪五個程序
2020-11-13山西銀監會非法集資條例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6法律規定擔保合同簽訂流程是什么樣的
2020-12-17無合同用工超過多久不能追訴
2021-01-23地役權包括什么內容
2021-01-14怎么取回自己的房產證
2020-12-15置業顧問收客戶錢違法嗎
2020-11-24住房公積可以取出來嗎
2020-12-12怎么保護商業秘密
2021-03-14單位辭退多久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04公司對女員工做人流有假嗎
2020-11-22勞務外包的風險有哪些
2021-01-18什么是保險公估人
2021-02-18產品責任糾紛應怎樣歸責
2020-12-11海洋貨物運輸保險條款及險別
2021-01-27電子保單是如何工作的
2020-11-24新辦法提醒: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該注意什么?
2021-03-21被列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有什么權利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