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拆遷有哪些程序要走?
一、取得建設項目批準文件
任何一個建設項目的開工建設,都必需取得建設用地所在政府計劃委員會的立項批準文件,獲取建設法律許可。
二、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用地單位持建設項目批準文件到當地政府的規劃局或規劃辦公室辦理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三、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批準文件。
用地單位在辦理好前兩項批文后,到當地國土資源局申請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批準文件,國土資源局通過審查后認為該幅用地符合國家有關政策的規定,將會核發國有土地批準文件。
四、擬定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
拆遷人對規劃拆遷范圍內的建筑物、構筑物、居住人口、地理環境及被拆遷戶的經濟條件等進行調查核實,全面掌握具體情況,分析拆遷工作中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及走勢,認真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拆遷工作方法、確定拆遷期限。
五、開設拆遷資金專用賬戶
拆遷人必須在專業銀行開設專門的拆遷資金賬戶,按照拆遷工作的需要,足額存入拆拆遷資金,專款專用。
六、申領拆遷許可證
拆遷人在取得上述條件后,持有關部門的批準文件到當地的房地產管理局或建設局辦理拆遷許可證,取得拆遷許可證后方可實施拆遷。
七、發布拆遷公告
拆遷許可證發證單位在核發拆遷許可證的同時發布拆遷公告,公告內容包括:拆遷人名稱、拆遷實施單位、拆遷范圍、拆遷期限、搬遷日期等。
八、拆遷凍結
拆遷公告發布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下列活動:(一)房屋及其附屬物的新建、擴建、改建;(二)房屋買賣、交換、贈予、租賃、抵押、析產、分列房屋租賃戶名;(三)改變房屋和土地用途;(四)企業工商登記和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法人登記。
九、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
拆遷公告發出以后,拆遷人應當在拆遷期限內與被拆遷人依據國家和本地法律法規的規定,就補償、安置等問題進行協商,并簽訂書面協議。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依法訂立后即產生法律效力,各方當事人均應履行,拆遷人應依約對被拆遷人和房屋承租人給予補償和安置,被拆遷人或房屋承租人則應在協議約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被拆遷人或房屋承租人搬遷后,拆遷人應及時在批準的拆遷范圍內和拆遷期限內實施拆遷。
十、強制拆遷
在規定的拆遷期限里,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未能就拆行補償安置事宜達成一致意見,拆遷人將通過法律程序實施強制拆除被拆遷房屋。
倘若你想要了解更多房屋拆遷程序、補償知識,可咨詢相關律師得到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企業征地流程有哪些
2021-03-20責任認定書屬于結案嗎
2020-11-22合伙糾紛管轄相關規定
2021-01-06農民工工傷賠償問題
2021-02-01放棄繼承權有啥法律后果
2021-03-16整容失敗沒有合同怎么起訴
2020-11-24保姆虐待老人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1-01-06負債與勞動糾紛如何區分
2021-03-21人壽保險的壽險保費有哪幾類
2021-02-11壽險投保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8交強險賠償范圍及限額有什么變化
2020-11-24養老概念股一覽有哪些
2021-01-23車禍受害人對保險公司賠償不服該如何處理
2020-12-19開車撞死人保險怎么理賠
2020-11-11醫院認定人死不算 保險公司抗辯不成立
2020-11-16保險夠賠了個人還要賠償嗎
2021-01-25司機肇事逃逸保險賠償嗎
2021-01-31哪些交通損失保險公司不賠
2021-01-12互聯網保險有哪些優勢
2020-12-24瑞士人活得“保險”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