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結果犯是什么意思
結果犯,“行為犯”的對稱,又稱“實質犯”。是指犯罪行為必須造成犯罪構成要件所預定的危害結果的犯罪。即以發生法定的有形的危害結果作為犯罪構成必要要件的犯罪。依行為與結果的關系所劃分的犯罪類型。如果只有一定的危害行為而無法定的危害結果,那么,對于故意犯罪來說是犯罪未遂,對于過失犯罪來說則不構成犯罪。
二、結果犯中“結果”的含義
結果犯中“結果”的含義決定了結果犯范圍的大小。對此,刑法學界觀點紛呈,莫衷一是。大致說來,主要有以下三種代表性的觀點:
1、危害社會的結果,是指危害社會的行為對我國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所造成的損害。
2、危害結果是危害行為給刑法所保護的合法權益所造成的具體侵害事實。
3、犯罪結果是指犯罪行為通過影響犯罪對象而對犯罪客體造成的法定現實損害及具體危險的事實。
上述第一種觀點認為,一切犯罪都能給刑法所保護的客體造成或可能造成一定的損害,換言之,一切犯罪行為都必定有犯罪結果。犯罪結果是每一個犯罪構成都必須具備的條件,缺少這個條件,犯罪就不能成立。按照此種觀點,一切犯罪都是以犯罪結果為犯罪構成條件的犯罪,即一切犯罪都是結果犯。果真如此,把結果犯作為一種犯罪類型有何意義?可見,第一種觀點對犯罪結果的定義過寬。此外,它只是籠統地說犯罪結果是犯罪行為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損害,這容易引起犯罪結果與社會危害性這兩個概念的混淆,因為社會危害性即行為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侵害。但實際上,犯罪結果雖然可以決定行為社會危害性的有無或影響其大小,但并不等于社會危害性本身。前者是危害行為造成的具體事實,后者是行為的本質特征。可見,第一種觀點不可取。
第二種和第三種觀點分歧的關鍵在于犯罪結果是否僅限于現實的損害。對這兩種含義的取舍不同,導致危險犯與結果犯的關系也就不同。采第三種觀點者,如臺灣學者陳樸生認為,”惟結果犯所預定之結果,有屬于實害者,有屬于危險者,仍有侵害犯與危險犯之別“我國也有學者認為,“危險犯不是行為犯,而與實害犯同是結果犯,因為危險犯也要求一定的結果,只是它要求的結果是某種危險狀態,實害犯要求的結果則是實際的損害。”⑿采第二種觀點者,如我國學者姜偉認為,結果犯也稱實害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訴起訴狀范本
2020-12-0134歲扶貧干部殉職可以認定為工傷嗎
2021-02-12涉外撫養收費多少錢
2021-01-14我國法律關于股東優先購買權的規定
2021-01-08商號權糾紛主體可以是個人嗎
2021-02-24新民訴法關于財產保全的規定
2020-11-29遭受家庭暴力 應學會理性自救
2020-12-19沒有結婚算騙婚嗎
2021-01-28什么是婚姻自由權,哪些行為屬于破壞婚姻自由
2020-11-15交通事故傷殘鑒定程序有哪些
2020-12-14被性騷擾后跳樓自殺,性騷擾如何判刑
2021-01-14父母去世之前能繼承房產嗎
2020-11-24做路橋工程摔傷如何索賠
2020-12-08銀行業監督管理的職責
2021-01-31被判緩刑會影響子女嗎
2020-12-09商業銀行辦理資金清算程序有何規定
2020-12-22承攬合同與雇傭合同的差別有哪些
2021-02-11伯父贈與房產給侄兒怎么交稅
2021-02-23計件工人被裁員的怎么補償
2021-01-15本案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人的代位求償權能否成立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