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之一:贈與合同當無效
合同是指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在這里,所訂立協議的主體具有平等性,它是當事人在平等的基礎之上依法自愿訂立的,不能違反法律,不能有悖于社會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也不得有悖于善良風俗。《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七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該法第五十二條也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當屬無效: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第195條中也規定:“贈與人的經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經營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贈與義務。
解析之二:侵權行為應停止
我國《民法通則》第117條規定:“侵占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的財產的,應當返還財產,不能返還財產的,應該折價賠償。”134條也規定:“承擔責任的方式有:停止侵害,返還財產,這些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
解析之三:生效判決要履行
人民法院是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的唯一機關,它所作出的判決和裁定一旦生效,就具有強制力,有關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堅決執行,維護判決和裁定的嚴肅性和穩定性,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權威性,對于拒不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決和裁定的,就是妨害執行行為,我國法律在處罰上進行了明確規定。《民事訴訟法》第102條規定:“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刑法》第313條也規定:“以暴力、脅迫方法阻礙國家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或者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罰金,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解析之四:尊老愛幼構和諧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大力提倡和發揚。我國《婚姻法》第15條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這在法律上對父母子女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進行了明確規定。每個家庭都是社會的細胞,每個和諧的家庭都是和諧社會的基礎。要構建和諧家庭就必須先尊老愛幼、家庭和睦。很多事實都證明,家庭的和睦不僅是為了全家老少的幸福,也是社會安定、穩定的保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法辭退賠償
2021-02-13股東起訴解散公司多久立案
2021-01-06繼父贍養糾紛贍養費
2021-03-05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怎么認定
2020-11-28公有住房承租人糾紛怎么辦
2020-11-12虛構事實的合同有效嗎
2021-03-10政府回購房可以贈與他人嗎,政府回購房如何贈與他人
2021-01-04員工簽保密協議公司不給保密費怎么維權
2020-12-23宜昌市員工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1-20暫時失去意識致人損害是否應當賠償
2020-11-18雇人代班15天被除名
2021-02-20壽險理賠有哪些流程,它的保險金又是怎樣給付的
2021-02-03“互碰自賠”處理機制的實行
2020-11-19飛機延誤在哪拿賠償
2020-12-13對保險合同條款有爭議要如何處理
2021-02-28機動車理賠要注意什么
2021-01-03投保人解除合同需要經被保險人同意是否合法
2021-01-07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的禁止行為包括哪些
2021-01-31關于印發《上海外資保險機構暫行管理辦法》的通知
2020-12-24委托訴訟代理權如何取得
2021-03-15